进入大学后,李家洋并没有满足于林学专业的课程,他还自学了综合性大学遗传学专业的主要课程。这种勤奋让他最终考入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攻读硕士研究生,开启了他的生命科学和农业科技研究之路。李家洋的求学之路并未止步于此。1985年,他赴美国布兰代斯大学攻读生物学博士。1991年,他转至康奈尔大学汤普逊植物研究所进行...
在遗传学、科学技术发展之后,育种技术就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产生了二代种子技术。二代种子技术最主要的是了解到影响所有农艺性状都是由基因调控的,而这些基因可随时进行变化、组合,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通过诱变或者杂交,让这些基因产生变化或重新组合,然后进行人工选择,再产生我们需...
余泓是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院士团队的一员。他说的水稻材料,是该团队快速从头驯化的全新水稻品种。去年初,这一成果发表在科学期刊《细胞》上,被业界认为有望开辟一条野生植物驯化新路。实现水稻育种从“0”到“1”的重要突破 农作物的栽培与人工驯化是农业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水稻是全球一半左右人口...
2023年10月3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研究组在期刊Molecular Plant杂志上发表题为“Low phosphorus promotes NSP1–NSP2 heterodimerization to enhance strigolactone biosynthesis and regulate shoot and root architectures in rice”的...
在江西省上高县千亩连片示范田里,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遗传发育所)李家洋院士团队实现世界水稻育种早粳稻“零的突破”的三大早粳新品系——“中科发早粳1号”“中科发早粳25”和“中科发早粳23”金色稻浪翻滚,丰收在即。7月20日,在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主办、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和江西省...
“仰望星空,回归稻田”,在11月17日北京举行的未来科学论坛青年对话上,主持人这样形容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李家洋1956年7月出生于安徽省。1982年李家洋在安徽农学院(现安徽农业大学)取得学士学位,随后进入中国科学院遗传所攻读硕士。一次偶然让他获得了去美国留学的机会,...
“仰望星空,回归稻田”,在11月17日北京举行的未来科学论坛青年对话上,主持人这样形容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 李家洋1956年7月出生于安徽省。1982年李家洋在安徽农学院(现安徽农业大学)取得学士学位,随后进入中国科学院遗传所攻读硕士。一次偶然让他获得了去美国留学的机会,在导...
独脚金内酯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重要植物激素,在调控植物分枝(即分蘖)数目这种生长发育关键性状中发挥关键作用。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团队在该领域研究占据国际领先地位,相关成果入选201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团队青年研究员王冰等人发现了植物激素独脚金内酯...
但心中的梦想让他抵住了“名校”的诱惑,选择到康奈尔大学做植物分子遗传学的博士后研究。李家洋在江西省上高县查看双季早粳稻长势1994年,李家洋留学回国,在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工作。他带领团队扎根田间地头,以国家需求为己任,潜心研究水稻育种技术,终于在2017年取得重大突破,“...
李家洋院士:智能作物是未来育种5.0时代的一个核心 中新网江西上高7月21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遗传发育所)研究员、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主任李家洋表示,现在的分子设计育种技术是作物育种的4.0时代,目前国际上还没有育种5.0时代的标准,“我认为智能作物是未来育种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