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崖州湾国家实验室李家洋院士团队与北京大学陈兴教授团队合作,在蛋白质组学国际权威期刊《Molecular & Cellular Proteomic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Chemical glycoproteomic profiling in rice seedlings reveals...
2023年7月5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左建儒研究组、李家洋研究组与合作者在Developmental Cell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Link glucose signaling to nitrogen utilization by the OsHXK7-ARE4 complex in rice的研究论文,揭示了MYB类转录因子ARE4调控水稻氮利用的新机制。该研究发现葡萄糖传感蛋白OsHXK7与ARE4形...
2023年10月3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研究组在期刊Molecular Plant杂志上发表题为“Low phosphorus promotes NSP1–NSP2 heterodimerization to enhance strigolactone biosynthesis and regulate shoot and root architectures in rice”的...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研究组因工作需要,现公开招聘工作人员1名(项目聘用)。 一、任职条件 1.具备生物学或相关专业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 2.具有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心,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富有团队协作精神。
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李家洋研究组袁坤博士、博士生张昊和于超计博士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王冰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植物激素平台褚金芳博士和闫吉军博士、南京农业大学熊国胜教授、中国科学院分子卓越中心王二涛研究员、山东农业大学王永红教授和梁彦副教授、华中农业大学赵毓教授、华南农业大学吴健教授...
盐胁迫是限制植物生长和作物产量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全球盐渍土总面积高达8亿公顷,严重危害粮食安全。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对盐胁迫非常敏感,因此解析水稻盐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对提高水稻耐盐性具有重要科学意义。2022年7月5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团队在Journal of Genetics and ...
近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团队在Cell Discovery在线发表了题目“Chilling-induced phosphorylation of IPA1 by OsSAPK6 activates chilling tolerance responses in rice”的研究论文,解析了水稻冷胁迫响应调控新机制。 该团队在此前构建的水稻突变体库中发现一个苗期冷敏感的突变体,并鉴定到是由于OSMO...
2022年7月5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团队在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在线发表题为“OsMPK4 promotes phosphorylation and degradation of IPA1 in response to salt stress to confer salt tolerance in rice”的研究论文,揭示了参与水稻盐胁迫响应的OsMPK4-IPA1信号途径,为阐明水稻盐胁迫响...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共有7位科学家入选2021年度“高被引科学家”,完整名单如下: 序号 学科领域 姓名 1 生物学和生物化学 高彩霞 2 生物学和生物化学 王延鹏 3 植物和动物科学 储成才 4 植物和动物科学 李传友 5 植物和动物科学 李家洋 6 植物和动物科学 谢旗 7 植物和动物科学 周俭民 http://...
男,1956年出生于安徽肥西,植物分子遗传学家。1982年初获安徽农业大学学士学位,1984年获中科院遗传研究所硕士学位,1991年获美国布兰代斯大学博士学位,并进入美国康乃尔大学汤普逊植物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1994年回国工作,历任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所长助理、所长,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所长。2004年1月任中国科学院党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