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祖延,1922年生,江苏宝应人,1947年毕业于中央大学中文系;1952年11月进入武汉教师进修学校(湖北大学前身)工作;1985年,晋升为教授。 身前系湖北省诗词学会、楹联学会、孔子学术研究会、语言文字工作者协会顾问。曾任武汉师范学院中文系主任、湖北大学中文系主任、古籍研究所所长、中国修辞学会副会长、中国训诂学研究会...
而其中《汉语大字典》正是集中了湖北、四川两省语言学界的学者耗费十余年之功编撰而成,朱祖延先生担任常务副主编,肩负了重要的领导职责与编撰任务。 也许是自身的天资局限与性格使然,我对于这种硬碰硬、拼内功、需要长期坐冷板凳的学问心里的确有些打憷,在本科期间学习“工具书检索”、“文字学”、“训诂学”等课...
朱祖延先生对待学术非常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有一件事给李崇兴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那是上世纪80年代,正逢朱祖延的《北魏佚书考》编纂出版,当时,李崇兴在北京读研究生,受朱祖延之托帮忙在国子监查找、核实和补充一些材料,“当时,《北魏佚书考》这本书已交给出版社,排好版马上就要印刷了,朱先生忽然发现有个地方...
由于没有现成的团队,朱祖延还要面临组建编纂班子的难题,为了挖掘更多的优秀人才,朱祖延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即启用在文革中被“打入冷宫”的知识分子,因为他们大多学有专长。当时的政治环境乍暖还寒,朱祖延要承担的政治风险可想而知,经过四处奔波以及各方协调,朱祖延终于组建起了一支40人左右的精锐团队。...
朱祖延先生,1922年出生于江苏省宝应,是中国著名的一位辞书学家和文献学家。他毕业于1947年的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系,是学术大家汪辟疆、殷孟伦等人的得意门生。朱先生性格谦和,学问广博,对辞书编纂和古典文献学有深厚的研究和造诣。在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过武汉师范学院的副教授、教授和中文系主任,之后...
朱祖延(1922-2011),男,教授,1922年生,江苏宝应人。著名辞书学家、文献学家。1947年毕业于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系,是大学者汪辟疆、殷孟伦等先生的高足。其为人谦和持重,为学博雅通识,在辞书编纂和古典文献学领域有着很深的造诣。建国后,历任武汉师范学院副教授、教授、中文系主任,湖北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古籍研究所...
昨日,在武昌殡仪馆,朱祖延先生的弟子们向老师遗体告别。本报记者 原丽阳 通讯员 贺一红 摄 长江商报消息本报讯(记者 郭婷婷 通讯员 叶文波 胡丹萍)昨日上午,武昌殡仪馆哀乐低徊,著名语言学家、文献学家,首届荆楚社科名家,湖北大学资深教授朱祖延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在这里举行。冯天瑜、宗福邦等朱先生的生前亲友、学...
朱祖延教授辞世 本报讯(记者朱建华)昨晚,湖北大学发布消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文献学家,湖北大学资深教授朱祖延,因病医治无效,于12月17日12时48分逝世,享年90岁。 1947年,25岁的朱祖延毕业于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系,1956年调入武汉师范专科学校(湖北大学前身),历任武汉师范学院和湖北大学中文系主任、古籍研究所所长。
断肠泣血老门生——悼念恩师朱祖延教授
朱祖延,这位杰出的文化学者,于1922年诞生于江苏省宝应县,他的早期才华在青少年时期便崭露头角。1931年,他以一首《十六字令·避倭难逃亡京口》表达了时代的动荡和个人的坚韧,这首诗作见证了他文学之路的起点。在学术道路上,朱祖延的脚步稳健而深入。1947年,他从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系毕业后,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