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校释】曰:“严可均曰:“有人义”,各本作“仁义”。“智惠出”,王弼作“智能”,或作“慧知”,非。 洪颐烜曰:“智惠出,有大伪”,烜案“惠”当作“慧”。释文本作“知慧”。说文:“惠,仁也,从心从○。”“慧,儇也,从心,彗声。”“惠”“慧”不同。论语卫灵公“好行小慧”,释文“鲁读...
智慧出,有大伪;智慧,这里指智巧,巧妙。当人们穷尽智力,不断展现聪明才能时,大奸大伪也就出现了。人们拥有聪明才智是好事,但是如果内心不笃定,戴着伪善的面具做起恶来,那破坏力也很强。六亲不和,有孝慈;六亲,父子、兄弟、夫妻,指家庭。当家庭不和,各怀私心时,才需要特别强调慈爱孝悌,否则依循自然,...
老子曰:“智慧出,有大伪”原来还有这个意思 老子在《道德经》中讲到:“智慧出,有大伪”,世人通常的理解是:“智慧出现了,就有了阴险狡诈之事”。但是人人明白,有智慧是聪明的象征,谁都喜欢听别人说自己有智慧、聪明,不愿意听到别人说自己笨、木讷,那为什么又和阴险狡诈放在一块了呢?着实让人想不明白。昨...
只有在这样乱的家庭里能出现大孝子,在平安无事的家庭里因为不需要那么大的孝和爱,所以出不来这样的大孝子,所以老子讲”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也是一样,国家和平时是没有大忠臣的,只有国家混乱时,会有英雄站出来拯救国家、平定混乱,这时才出现大忠臣。象殷纣王手下的丞相比干,看到殷纣王荒淫无道国家混乱,冒...
,跟朋友一起听高人讲道德经,醍醐灌顶,心结豁然打开,原来2500年前,老子李耳就已经把社会人性看得通透无比,古人真可谓大智慧,今天在此分享一下高人所讲道德经第十八章,对照一下现实社会,竟在是如此的吻合。 《道德经》十八章原文: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那这几句是...
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这句话意思是,大道被抛弃了,才彰显出仁义。智巧出现了,才会产生虚伪狡诈。在我看来,人人所向往的仁义的出现,恰恰是因为大道荒废了,那些巧诈、奸伪的出现,恰恰是因为人们恃以提防、辨别他们的智慧。在“大道”盛行之时,像“仁义”这些东西自然地存在于人们的行为当中,人们不...
《道德经》: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智慧出,有大伪”知识太突出,出现严重的虚伪,所谓知识大爆炸,一个科研成果,很快就变成产品了。名牌一出现,假产品也随着出来了,你骗我,我骗你,大搞骗术为生存找出路。我们都知道一个新...
道德经第十八章 大忠大义。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译文:“大道”被人们废弃了,才会有所谓的仁义(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并非是仁义不对,而是大道远在仁义之上,是一种更高阶层的社会模式),当追名逐利的智谋出现之时,就会出现狡诈和虚伪,父子,夫妻,兄弟之间不和谐时,...
正文 1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的意思是: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伪诈才盛行一时。原文: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译文: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伪诈才盛行一时;家庭出现了纠纷...
《智慧的谬误》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这段话一般解释为:大道被废弃了,才有仁义的需要;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伪诈才盛行一时。人类智慧出现带来的问题,比这种解释所说的情况严重多了。智慧的副作用岂止是伪诈,智慧的最大危害是对事物的曲解和误解。当生物不用智的时候,左右行为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