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恃无以生",这里的“无”并非指绝对的虚无,而是指无形、无限、不可见的潜在空间、条件或者说是背景。它代表的是容纳并生成万物的空间与可能,是万物得以生长、变化的基础和依据。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世间万物虽然表现为“有”,但其产生、存在和发展都依赖于那看似“无”的深层基础和广阔空间。 这句话揭示了道家...
夏候玄曾作过《道德论》,提出过“道本无名”的命题,初步涉及到“有无”问题;何晏也提出过“有之为有,恃无以生。事而无事,由无以成。”“夫道者,惟无所有者也。故虽处有名之域,而没其无名之象”等“贵无论”思想,然而,系统地论证“以无为本”这样“贵无论”思想的还是王弼。 (二)王弼的“贵无论”...
但所谓“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为“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构成、体现“道之道”,即《老子》的最高理想——“圣人之治”,“无为之治”(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
唐代道士吴筠说:“通而生之之谓道,道固无名焉。畜而成之之谓德,德固无称焉。尝试论之,天地人物,灵仙鬼神,非道无以生,非德无以成。生者不知其始,成者不知其终。探奥索隐,莫窥其宗,入有之末,出无之先,莫究其朕,谓之自然。自然者,...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2、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
“四川非坐守之地也。以四川而争衡天下,上之足以王,次之足以霸,恃其险而坐守之,则必至于亡。”基于这一判断,他认为“成都之险,不在近郊,而在四境之外也”,据蜀者必东据江陵,北守汉中,四川之险才称稳固,因而“巴蜀之根本实在汉中。未有汉中不守而巴蜀可无患者也。故昔人谓东南之重在巴蜀,而巴蜀之重在...
政治作为协调人的欲求的工具,道德作为规范人的行为的根据,是人类脱离蒙昧,走向文明的自然结果:“是以贤人君子,知欲不可绝而交物有会,观乎往复,而稽中定务。惟夫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躬其力任,劳而后飨。居以仁顺,守以恭俭,率以忠信,行以敬让;志无盈求,事无过用,乃可济乎!故大建厥极,绥理群生,训...
诚如所言,若杨彪有金日磾之先见,能早止其子杨修恃才傲物、不知轻重之弊,或可免老来丧子之苦。 金日磾仕于汉廷之际,武帝重之,尤爱其儿。金日磾长子,自幼得武帝宠,常伴左右,人皆称其为弄儿。弄儿顽皮活泼,每逗武帝大笑。然金日磾忧之,恐子无知冒犯龙颜。尝有一次,弄儿爬于武帝项背,金日磾在侧,怒...
二是生而不有的精神。与万物一体的精神相关联,道教认为人生最高的境界和准则是产生万物而不占有万物的道德。道教认为,人的肉体修炼、精神完满的最高境界是“道”。“道”是如何产生的呢?葛洪提出:“道起于一,其贵无偶,各居一处,以象...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在这几句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