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出现的第一座寺庙不是智通寺,而是葫芦庙,这就非常有意思。一个葫芦庙,糊涂之意也。一个智通寺,智者方通也。一个糊涂一个智慧,两个寺庙先后出现,充满了强烈的对比。更奇的是,这两个寺庙,都跟贾雨村有关。一个是他未发迹之先,此时的贾雨村还是个只能靠卖字作文为生的穷儒。一个是他中了进士被...
智通寺的这个寺名就有悟道之义,这副对联也很耐人寻味。老僧看出了贾雨村不智不通,任凭贾雨村问什么,他只装聋作哑。贾雨村在审理“葫芦案”时并不糊涂,恰恰相反,他是明知实情而胡乱判案,所以尤其可恶。他徇私枉法无非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并趁机攀上贾王史薛这几棵大树往上爬。这副对联,对于像贾雨村那样的在...
智通寺门前的对联让贾雨村大为惊艳,直觉得以往名山大刹也没有这个破庙深奥,认定寺中肯定有一个“翻过筋斗来的”的孙悟空一般有大本事的人。可惜他这么一想就岔了方向。寺中根本没什么“孙悟空”,只有一个被眼前粥食吸引又聋又昏的老和尚。我认为曹雪芹如此描写,就在讽刺贾雨村像曾经那个“买椟还珠”郑人,舍...
作者通过智通寺、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的出场,以及甄士隐一家的衰败,让读者明白人生没有后悔药,该收手时要收手,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最难控制的就是自己的情绪、冲动和贪婪。😡🚫 最后,智通寺的玄机在于劝人及时醒悟:回头是岸,莫要不到黄河不死心,学会控制自己。这其实是在提醒我们,人生没有后悔药,一旦走到...
智通寺通过贾雨村之眼写来,其位于姑苏城外山环水旋、茂林深竹之处,看上去门巷倾颓、墙垣朽败,门额上题着“智通寺”三字。此处有脂批:谁为智者又谁能通一叹。又有脂砚眉批:大都世人意料此终不能,此不及彼者而反及彼,故特书。意在村野风光却忽遇见子兴,一篇荣国繁华气象。智通寺除了名字之警,还有一...
脂砚斋说,插入智通寺,这种写法,别的小说里没见过。它体现了《红楼梦》框架结构的特别之处,小说开篇就写了甄家之败,俗称小荣枯,之后再徐徐展开写贾府之败,这就是大荣枯了。二者之间来一个智通寺,里面有警言、有伏谶、有镜像,并且告诉读者,这是个翻过来的。但如贾雨村这样的有才华有能力的聪明人仍然看...
同样属于保护色的,还有智通寺。贾雨村在林家坐馆,一日闲游到村郭郊野,见一残弊古寺名曰「智通寺」,寺门两旁有一副旧破的对联,曰: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从字面意义上来看,似乎是在劝人知足,劝人不要执着于对外物的追求,不脱前面所说「劝世」的范畴。但是,从小说内容来看,这幅对联和正文...
也就是说,此时的贾雨村,正在追名逐利时,可以说是满身火气,满眼欲望,正在紧抓功名利禄不放的关键时期。而曹公笔下的智通寺,又是什么所在?诚如脂砚斋所说,这是一处荒凉小境,它的存在,是超脱了富贵荣辱和功名利禄的,是智者方能通的一处所在,与贾雨村所追求的东西完全相反。曹公为什么这么安排?脂砚斋批语...
一、智通寺寓意 智通寺,在郭外的山环水旋、茂林深竹之处,比喻的是大明江山如画,隐喻朝廷的当政者已然身处事外,朝政荒废、不理世务。门巷倾颓,墙垣朽败,形容朝庭已腐朽不堪、岌岌可危。庙堂里的人呢,既聋且昏,齿落舌钝,答非所问,说明执政者已昏庸至极,已到了无法处理政事的地步。了解历史的人大...
细读红楼,其实未出宁荣之先,曹公已通过甄士隐一家的小荣枯、好了歌、红楼梦曲、智通寺的昏聩老僧、赖头和尚跛足道人等多处笔墨,多次警示世人,可见其苦心。所以,智通寺的昏聩老僧,可以是宝玉、黛玉、凤姐,也可以是赖头和尚、跛足道人,还可以是出家后的甄士隐。读懂了智通寺的奥妙,也就明白了红楼梦一书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