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菩萨,佛教菩萨名,梵文Samantabhadra的意译,也曾译为遍吉菩萨,音译为三曼多跋陀罗。普贤菩萨是中国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象征着理德、行德,与象征着智德、正德的文殊菩萨相对应,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此外,毗卢遮那如来、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被尊称为“华严三圣”。菩萨因何名为普贤?《悲华经》说...
佛教菩萨名,梵文Samantabhadra的意译,也曾译为遍吉菩萨,音译为三曼多跋陀罗。普贤菩萨是中国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象征着理德、行德,与象征着智德、正德的文殊菩萨相对应,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此外,毗卢遮那如来、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被尊称为“华严三圣”。
十方普贤菩萨圣像正面手持如意,骑六牙圣象;另一面结阿陀定印,表六道众生显得四智菩提之义。十方普贤菩萨圣像的含义以及造型结构:通高48米,表征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普贤”,即“普”之平等无碍,“贤”为无处不到。座像造型结构从下至上分为8个部分:1、基座部分为四方六层,表征佛教的“四摄”,即布施、...
普贤菩萨 普贤菩萨,梵文Samantabhadra的意译,也曾译为遍吉菩萨,音译为三曼多跋陀罗。普贤菩萨是中国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象征着理德、行德与象征着智德、正德的文殊菩萨相对应,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此外,毗卢遮那如来、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被尊称为“华严三圣”。(《华严经》)普贤菩萨的道场就是中国佛教四大...
普贤菩萨(梵文Samantabhadra),音译为三曼多跋陀罗,[1]曾译为遍吉菩萨,大乘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象征着理德、行德,与象征着智德、正德的文殊菩萨相对应,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此外,毗卢遮那如来、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被尊称为“华严三圣”。
普贤菩萨,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梵文Samantabhadra的意译,亦称为偏吉,音译三曼多跋陀罗。据传,他是释迦牟尼佛的右胁侍,专司“理德”与“行德”。理德,意味着他拥有延命之德;行德,则指他曾发下十种广大行愿,致力于佛教的弘法事业。普贤菩萨的使命是将佛教所推崇的“善”普及至每一个角落。因此,他被...
普贤菩萨,又称为遍吉菩萨,他被认为是最具实践和行愿力的代表。他是华严三圣中的一员,与文殊菩萨和释迦牟尼佛一起,构成了这个重要的三圣体系。普贤菩萨的形象充满力量和慈悲,他的坐骑是六牙白象,象征着纯洁和坚定。普贤菩萨的使命 普贤菩萨以“大行”而著称,他代表了佛法中的实际实践和行愿的力量。他的名字...
普贤菩萨的起源,可追溯到远古的神话时代。普贤菩萨原本是一位名叫善慧的修行者,他自幼便心怀慈悲,对世间万物充满了关爱,他也常常独自一人漫步在大自然中,感受着生命的律动。在成长的过程中,普贤菩萨目睹了许多人间的疾苦,例如疾病、贫困、战争等。于是他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找到一种方法,希望能解决这些苦难...
普贤菩萨是大乘菩萨的代表,象征着究极的大乘精神。《大日经疏》说:“普贤菩萨者,普是遍一切处,贤是最妙善义。谓菩提心所起愿行及身、口、意,悉皆平等遍一切处;纯一妙善,具备众德,故以为名。”普贤菩萨的信仰在佛教中广泛流传,他被视为修行者的楷模和精神导师。普贤菩萨生日相传是每年的农历二月廿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