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菩萨(梵文Samantabhadra),音译为三曼多跋陀罗,[1]曾译为遍吉菩萨,大乘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象征着理德、行德,与象征着智德、正德的文殊菩萨相对应,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此外,毗卢遮那如来、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被尊称为“华严三圣”。
十方普贤菩萨,为铜铸镏金像。位于四川省海拔3079米峨眉山的金顶的华藏寺,于2006年6月18日落成。十方普贤菩萨通高48米,重达600多吨,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从上至下分别是圆满宝柱、十尊菩萨头像、两面身、四尊吉象、祥云、莲花、圆环和基座八部分。圣像身有两面,正面手持如意,骑六牙圣像;另一面结弥陀定印,...
成为普贤菩萨后,他开始了自己的传奇之旅。他四处游历,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在一个遭受旱灾的地区,土地干裂,庄稼枯萎,人们生活在极度的贫困之中。普贤菩萨看到这一切后,心中十分不忍。据说普贤菩萨来到了一座高山之巅,他盘腿而坐,双手合十,不一会儿,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滋润了干涸的土地。人们看到雨水...
普贤菩萨是大乘菩萨的代表,象征着究极的大乘精神。《大日经疏》说:“普贤菩萨者,普是遍一切处,贤是最妙善义。谓菩提心所起愿行及身、口、意,悉皆平等遍一切处;纯一妙善,具备众德,故以为名。”普贤菩萨的信仰在佛教中广泛流传,他被视为修行者的楷模和精神导师。普贤菩萨生日相传是每年的农历二月廿一,...
《大乘经》载:“入山求道,饥寒病疠,枯坐蒲团,是曰普贤;普贤者,苦行也。”普贤菩萨简介 普贤菩萨,是梵文音译,为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他和释迦牟尼、文殊菩萨合称为“华严三圣”。.普贤菩萨,梵音名号Samantabhadra ,或 Vishvabhadra。音译三曼多跋陀罗菩萨、三曼陀菩萨。又作遍吉菩萨。是将妙善、妙德、贤...
普贤菩萨的信仰在中国非常普及,尤其在汉传佛教中具有极高的地位。名字含义:“普贤”这个名字有着丰富的含义。“普”指的是普遍,意指其愿行遍及一切地方,利益无量众生;“贤”则代表最妙、最胜,说明普贤菩萨的德行至高无上。佛教地位:普贤菩萨在佛教中被视为愿力最大、最殊胜的菩萨。他在《华严经》中有着...
普贤为十大愿的愿王,故与菩提心相配,并被视为与金刚萨埵同体,也列于金胎两部曼荼罗中。普贤菩萨,梵语是三满多跋捺啰,而菩萨所发的十大愿许多人都非常熟悉,也就是普贤菩萨所发的微妙上愿,《十大愿王》出自《普贤行愿品》,诵持的居士非常多,每天在早课上都会念到的,普贤菩萨在久远劫前就已经成佛了...
普贤菩萨以“大行”为本愿,是中国佛教有四大菩萨之一。其名始见于《三曼陀罗菩萨经》,是梵文Samantabhadra的意译,亦译“遍吉”,音译“邲输跋陀”“三曼多跋陀罗”“三曼陀跋陀”等。普贤以“大行”著称,也被称为“大行普贤菩萨”,是菩萨最高行门的代表。他许下的“十大行愿”代表了一切菩萨行愿,因此他也...
普贤菩萨以智慧和慈悲而闻名,他掌管着众多事物和境界。普贤菩萨是佛教六度波罗蜜(六度善法)中慈悲行的代表,他通过教导和示范慈悲,鼓励众生修行慈悲心,超越个人利益,关心他人的幸福与苦难。普贤菩萨也是智慧的象征,他代表了佛教中的智慧和大智慧,通过智慧的力量,普贤菩萨指引众生超越无明和糊涂,获得智慧的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