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谏齐景公出自于《晏子春秋》,记述晏子同齐景公的一段对话,提醒齐景公执政要注重百姓疾苦,这里也可以从《岳阳楼记》中的一句话来概括,即“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文章通过晏子与齐景公的对话宣扬了晏子爱民的民本思想,并劝喻了当代君王齐景公要为民着想,使国家更强盛。这在当时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出处 《晏子...
另外,当齐景公想要建造高台并继续造钟时,晏子劝阻道:“君主不应以百姓的劳苦为乐。您已经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建造了高台,现在又要造钟,这是对百姓的沉重负担,他们必定会不满。以加重百姓负担为乐,这不是好的行为,也不是治理国家的方法。”景公听后,便停止了造钟的计划。 ...
晏子谏齐景公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令所睹...
晏子还是一位直言敢谏的诤臣。《晏子春秋》一书,十之七八记录的是晏子进谏。齐景公喜欢享乐,又动辄杀人,为了自己的快乐置民生疾苦于不顾,他可以连续打猎十八天不理朝政。面对这样一个庸君,晏子进谏就格外困难。好在景公借鉴了庄公被杀的教训,尽管晏子的话逆耳,最终也还能够听得进去。晏子进谏的内容有以下几个...
晏子谏齐景公原文及注释 景公1之时,雨雪2三日而不霁3。公被4狐白之裘5,坐于堂侧陛6。晏子入见,立有间7。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8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9矣。”乃10令出...
晏子巧谏齐景公 景公饮酒,七日七夜不止。玄章谏曰:“君饮酒七日七夜,章愿君废酒也。不然,章赐死。”晏子入见。公曰:“章谏吾曰:‘愿军之废酒也。不然,章赐死。’如是而听之,则臣为制也。不听,又爱其死。”晏子曰:“幸矣,章遇君也。令章遇桀纣者,章死久矣。”于是公遂废酒。 1. 谏:然:听:爱 2...
《晏子谏齐景公》之原文及译解如下: 原文: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令所睹...
晏子谏齐景公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令所睹于途者,无问...
晏子谏日:”君者,不以民之哀为乐。君不胜欲,既筑台矣,今复为钟,是重敛于民也,民必哀矣。夫敛民而以为乐,不祥,非治国之道也。”景公乃止。 【注释】①齐景公:春秋时齐国国君。②高台:高楼。③钟:古代的一种乐器,青铜铸成。【训练】(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①台成,又欲为钟②君不胜欲___、__③...
⑤8晏子谏齐景公1.(1)拜见2)知道,了解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实词积累。“见”的意思是“拜见”,例句有《邹忌讽齐王纳谏》“于是入朝见威王”等。“知”的意思是“知道,了解”,例句有《邹忌讽齐王纳谏》“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等。2.景公披着白色的狐皮大衣,坐在朝堂一旁的台阶上。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翻译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