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晋书·王彪之传》)【注】①恒温,东晋权臣,曾独揽朝政十余年,有意夺取帝位。②纲纪:文中指公府及州郡的主簿。 译文: 王彪之,字叔武。二十岁时,胡须鬓角都白了。堂伯王导对他说:“选官要任命你为尚书郎,你有幸可以担任诸王公的辅官朝官了!”王彪之说:“职位的高低本来就不值得计较,只要是在合...
《晋书·王彪之传》原文 彪之字叔武。年二十,须鬓皓白。时人谓之王白须,初除佐著作郎、东海王文学。从伯导谓曰:“选官欲以汝为尚书郎,汝幸可作诸王佐邪!”彪之曰:“位之多少既不足计,自当任之于时,至于超迁,是所不愿。”遂为郎。累迁尚书左丞、廷尉。时永嘉太守谢毅。赦后杀郡人周矫,矫从兄球诣...
王彪之,字叔武,是琅琊临沂人。其家族世代显赫,其父王彬为东晋名臣。彪之年少时清廉有志节,喜好文学,擅长隶书,被丞相王导所器重,因此知名于世。 二十岁时,须发就已斑白,当时的人认为他早慧。最初任佐著作郎、东海王文学。自从中原战乱之后,典章制度多有残缺,朝廷于是命令彪之与中书侍郎虞预共同撰定《晋书》。其...
白话版《晋书》正文·王彪之传 王彪之,字叔武。二十岁时鬓发胡须皆变白,当时人称他王白须。最初拜官为佐著作郎、东海王文学。堂伯王导对他说:“吏部打算让你任尚书郎,你有希望做诸王的佐吏呀!”王彪之说:“职位的高低不足计较,自当在当朝任职。至于超格升迁,并非我的愿望。”于是王彪之就做了尚书郎。镇军...
(节选自《晋书·王彪之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彪之又言/疾疫之年/家无不染/若以之/不复入宫/则直侍顿/阙王者/宫省空矣/朝廷从之 B. 彪之/又言疾疫之年/家无不染/若以之/不复入宫/则直侍顿阙/王者宫省空矣/朝廷从之 ...
《晋书.范宁传》原文及翻译 热度: 晋书 原文: 王彪之字叔武。年二十,须鬓皓白。从伯导谓曰:“选官欲以汝为尚 书郎,汝幸可作诸王佐邪!”彪之曰:“位之多少既不足计,自当任之于 时,至于超迁,是所不愿。”遂为郎。累迁尚书左丞、廷尉。时永嘉太 ...
晋书王彪之传 彪之字叔武,年二十,须鬓皓白,时人谓之王白须。初除佐著作郎、东海王文学。从伯导谓曰:选官欲以汝为尚书郎,汝幸可作诸王佐邪!彪之曰:位之多少既不足计,自当任之于时。至于超迁,是所不愿。遂为郎。累迁御史中丞、侍中、廷尉。时永嘉太守谢毅,赦后杀郡人周矫,矫从兄球诣州诉冤。扬州刺...
葛洪传 葛洪字稚川,丹杨句容人。祖父葛系,在吴国担任过大鸿胪。父亲葛悌,吴国灭后入仕晋,任过邵陵太守。葛洪从小就刻苦好学,家中贫穷,自己白天上山打柴以换取笔墨纸张,夜晚读书抄写记诵,于是以精通儒学而知名于世。他性格清淡寡欲,没有玩耍之类的爱好,不知道棋盘上有多少条线,也不知扌雩..之类的赌具叫什么名称...
《晋书·王彪之传》(节选)译注 ★文言文阅读 彪之字叔武,年二十,须鬓皓白,时人谓之王白须。初除(任命官职)佐著作郎、东海王文学。从伯(父亲的堂兄)导(王导)谓曰:“选官(主管铨选的官吏,如旧日的吏部)欲以汝为尚书郎,汝幸(有幸)可作诸王佐(王者的辅佐,佐君成王业的人)邪!”彪之曰:“位之多少(高低...
事已施行,彪之曰:此异常大事,大司马必当固让,使万机停滞,稽废山陵,未敢奉令。谨具封还内,请停。事遂不行。加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未拜。疾笃,帝遣黄门侍郎问所苦,赐钱三十万以营医药。太元二年卒,年七十三,即以光禄为赠,谥曰简。 (节选自《晋书王彪之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