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山涛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原文:山涛,字巨源,河内怀人也。涛早孤,居贫,少有器量,介然不群。与嵇康、吕安善,后遇阮籍,便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涛年四十,始为郡主簿、功曹。举孝廉,州辟部河南从事。举秀才,除郎中。久之,拜赵国相,迁尚书吏部郎。与钟会、裴秀并申款昵。以二人居势争权,涛平心处...
(摘自《晋书·山涛传》) 译文: 山涛字巨源,河内怀人。与宣穆后是中表亲,因此见到景帝。命令司隶推举他为秀才,任郎中。转任骤骑将军王狠的从事中郎。很久后,官拜赵国相,升任尚书吏部郎。魏帝曾赐给景帝春服,景帝转赐给山涛。又因为母亲年老,一并赐给他蔡杖一把。晚年与尚书和[you]交往,又和钟会、裴秀诚恳...
山涛年过六十岁,回到家乡。正好母亲去世,服丧超过礼制,背土成坟,亲手种下松柏。诏书说:“与我共同完成教化的,是统治众人的官职。如今风俗衰败,人心动荡,应该申明好恶,怎能用退让来压抑自己。山太常虽然还在服丧,人情难于违背,但如今事多,岂能顺遂他的心愿呢!任命山涛为吏...
山涛再次任职十余年,每逢官位有缺,山涛总选几个备用的人,看到诏旨倾向于某一人,然后明言上奏,先将皇帝所想用的人提出,所以皇帝所想用的人,有时没有先提出来,众人不了解详情,认为是山涛凭自己的意愿用人。有人在武帝面前说山涛的不是,故武帝亲手写诏告诫山涛说:“用人的标准是有才,不遗漏疏远孤贱而有才的人...
山涛再次任职十余年,每逢官位有缺,山涛总选几个备用的人,看到诏旨倾向于某一人,然后明言上奏,先将皇帝所想用的人提出,所以皇帝所想用的人,有时没有先提出来,众人不了解详情,认为是山涛凭自己的意愿用人。有人在武帝面前说山涛的不是,故武帝亲手写诏告诫山涛说:“用人的标准是有才,不遗漏疏远孤贱而有才的人...
《晋书-山涛传》原文及翻译 【导语】: 原文: 山涛,字巨源,河内怀人也。与宣穆后有中表亲,是以见景帝。命司隶举秀才,除郎中。转骠骑将军王昶从事中郎。久之,拜赵国相,迁尚书吏部郎。魏帝尝赐景帝春服,帝以赐涛。又 原文: 山涛,字巨源,河内怀人也。与宣穆后有中表亲,是以见景帝。命司隶举秀才,除郎中。
《晋书山涛传》的原文与译文解析 山涛,字巨源,河内怀人也。涛早孤,居贫,少有器量,介然不群。性好《庄》《老》,每隐身自晦。与嵇康、吕安善:后遏阮籍,便为竹林之交,着忘言之契。康后坐事,临诛,谓子绍日:“巨源在,汝不孤矣。”涛年四十,始为郡主簿。举孝廉,州辟河南从事。成熙初,封相国左长史。时...
晋史.山涛传 【参考译文】 山涛字巨源,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陕西)人.山涛很小就失去父亲,家贫,却有器量,卓然不群.他生性喜爱《老子》、《庄子》,常常有意掩盖自己的锋芒,不让人知.他和嵇康、吕安等人很要好,后来又遇到阮籍,就结交成竹林贤士,情投意合.嵇康后来犯了罪,临被杀前,对他儿子嵇绍说:“有山涛在...
《晋书·山涛传》 【原文】 涛再居选职,十有余年,每一官缺,辄启拟数人,诏旨有所向,然专后显奏,随帝意所欲为先。 故帝之所用,或非举首,众情不察,以涛轻重任意。 或谮之于帝,故帝手诏戒涛曰:“夫用人惟才,不遗疏远单贱,天下便化矣。” ...
《晋书山涛传》的原文与译文解析 山涛,字巨源,河内怀人也。涛早孤,居贫,少有器量,介然不群。性好《庄》《老》,每隐身自晦。与嵇康、吕安善:后遏阮籍,便为竹林之交,着忘言之契。康后坐事,临诛,谓子绍日:“巨源在,汝不孤矣。”涛年四十,始为郡主簿。举孝廉,州辟河南从事。成熙初,封相国左长史。时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