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延 (516—588)隋僧。蒲州桑泉人。俗姓王。年弱冠听妙法师讲《涅槃》,深悟其旨,遂舍俗服出家,隐太行山百梯寺。后宇文泰深敬之,为之立云居寺。北周武帝建德时以宏义折服陈使周宏正之问难,授为国统。及武帝废佛教,隐于太行山,屏迹人世。入隋,法服执锡至朝廷向帝面申佛家宏理,乃从度僧、建佛寺之请。
隋文帝杨坚心系万民,决定亲自祈雨。他下令京北太守苏威去请当时著名的昙延法师。昙延法师(516—588年)是北周涅槃经学的著名学者,16岁时便开始云游佛寺,听妙法师讲《涅槃经》,深悟其旨,后毅然出家。昙延法师被迎入朝后,隋文帝请他登上大兴殿的御座,南面而坐,传授佛法。隋文帝及五品以上的朝宰大臣们则席地朝北而...
昙延昙延名字寓意意志坚强、有说服力、积极进取,也寓意性格豁达,胆略过人,命运多舛,但终究名利双收。 昙延笔画结构分析 昙为上下结构,繁体字写法为曇,笔画数为8划。 延为半包围结构,繁体字写法为延,笔画数为7划。 该名字的五格笔画搭配为:8-7,五格大吉。
【隋文帝迎昙延法师入朝】莫高窟第323窟,南壁,初唐。昙延法师是北周涅槃经学著名学问僧,写成《涅槃经》诠释一卷,影响力巨大。北周太祖为其特选太行山建云居寺为修持之地;南朝陈国大使弘正认为他是活菩萨而礼遇有加。后北周武帝灭佛,昙延被迫隐居还俗。至隋文帝建国,昙延晋谒隋文帝,劝他广兴佛法,隋文帝言听计从...
昙延法师是蒲州临晋县耽子村人,姓王名聃,字耽子 永济市境内的中条山上,有座栖岩寺遗址。多年来,一直想去那里游访,参拜昙延祖师洞,但一直没有机缘。说起这位昙延法师,现在几乎是藉藉无名,没几个人知道,但在北周和隋代,这位法师的名望却是如日中天,朝野皆知。举几个例子:在著名的敦煌莫高窟壁画中,以昙延故事为...
昙延(隋京师延兴寺)[《续高僧传》卷八] 摘自:历代名僧辞典 - 顾伟康编 释昙延。俗缘王氏。蒲州桑泉人也。世家豪族官历齐周。而性协书籍乡邦称叙。年十六因游寺。听妙法师讲涅盘探悟其旨。遂舍俗服膺幽讨深致。出言清越厉然不群。时在弱冠便就讲说。词辩优赡弘裕方雅。每云。佛性妙理为涅盘宗极。
昙延 摘自:佛学大词典 (516~588)隋代僧。桑泉(山西临晋)人,俗姓王。初隐于太行百梯寺,撰著涅槃经疏,后至长安,大开讲筵。北周武帝初年,授为国统。其后帝将废佛,极谏不听,遂遁归太行山。至隋文帝时,师自剃发须,谒帝请度僧众,兴隆佛教,帝听之,度四千人,又为立延兴寺。开皇六年(586),帝率百官,从...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隋代高僧昙延的《戏题方圆动静四字诗》。这首诗以方圆动静为题材,寓意深远,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它的魅力吧! 📜原文欣赏: 方如方等城,圆如智慧日。 动则识波浪,静类涅槃室。 🔍译文: 方形如同佛家所说的方等城,圆形则像智慧的太阳。 动态的时候像识海中的波浪,静态的时候则类似于...
在南北朝时期,有一位名叫昙延法师的高僧,他十六岁出家,潜心参悟佛法,最终成为一代宗师。隋朝建立后,他担任了延兴寺的住持。隋文帝修建长安城时,为了表达对昙延法师的敬仰,他取了昙延法师的“延”字,为两座城门命名为延平门和延兴门。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纪念这段历史,将西二环以南六公里长的路段命名为唐延路,寓...
续高僧传导读︱昙延︱(隋)慧远1_20220618, 视频播放量 0、弹幕量 0、点赞数 0、投硬币枚数 0、收藏人数 0、转发人数 0, 视频作者 迦羅頻伽, 作者简介 ,相关视频:续高僧传导读︱昙迁2︱智通_20220719,決定人生最大的因素,一般人我不告訴他,清华大学:deepseek从入门到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