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出自《道德经》【原文】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浴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为正。【译文】往昔曾得道的:天得道而清明;地得道而宁静;神(圣贤)得到道而英明;河谷得道而充盈;万物得道而生长;侯王得道而成为天下的首领。反馈 收藏 ...
选文开头引用的《老子》“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和清朝黄驚来《题杨人庵总戎无著图》中的句子“天地贵得一,清宁以定位”,都是对“以清宁定位人生”的阐述。结合下文“清宁就是清明宁静的意思。天地如此,推衍到人,一个人能将人生定位为清宁,并一贯保持,定是可贵之人”分析,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天得一以清;”天获得了阴阳统一,就可以达到清澈的境界,清字的本义是形容水清澈的样子,与“浊”相对;又引申为高洁、清静。 “地得一以宁;”地获得了阴阳统一,就可以达到安宁的境界,繁体的“寧”字的字形像室内的桌上安放着器皿,“皿”可盛放食物,表示丰衣足食,生活安定。 古人对于天地的理想就是天清地...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天一正。”(《道德经》第39章)(参考译文:自古以来能与道成为一体的,天与道同一就变得清明,地与道同一就变得安宁,精神与道同一就会有灵气,河谷与道同一就能够充盈,万物与道同一就会生机盎然,君王与道同一就能使天下太平。)...
【原文】昔⑴之得⑷一⑸者⑵:天⑶得⑷一⑸以⑹清⑺:地得一以宁⑻;神⑼得一以灵⑽;谷⑾得一以盈⑿;万⒀物⒂得一以生⒃;侯王⒄得一以为⒅天下⒆正⒇。 译文:从前获得排名第一有:天空获得排名第一是因为蓝色(无云);大地获得排名第一是因为安宁(无地震等自然灾害),治理国家获得排名第一是因为国家治理得好...
来给古文好的高人给翻译下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
将下面这句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出自《道德经》)解答:过去,天得到了一个单一的状态,因此清净;地得到了一个单一的状态,因此宁静;神得到了一个单一的状态,因此灵动;谷得到了
1、昔之得一者 很久以来得到的“一” 2、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霝,浴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为正 “清”,本义指水清澈,可理解为清平。 “以”,用也,指因为、凭借。 “宁”,指安宁。 “盈”,指充盈、盛载。 天得到的一是清平,地得到的一是安宁,神得到的一是灵验,泽谷得到的一是盛载,侯王...
《道德经》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一也: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候王自称孤寡不毂(gǔ),此以贱为本耶?非乎!故致数舆无舆,不欲碌碌如玉,落落如石。 ——转载—— 【昔之得一者】 “昔之得一者”,“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