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诗的意思是,明亮的镜子也不是固定的台架,那么尘埃又从哪里沾染上呢? 出处与背景:这句诗出自惠能的《菩提偈》,是禅宗六祖的重要作品之一。 诗句解析:惠能用“明镜亦非台”来进一步阐述“菩提本无树”的禅理,强调佛性(或菩提、真理)不是任何有形的物体,也不是心外之物。心如明镜,本是清净的,没有尘埃可...
“明镜” 可以理解为能映照万物的镜子,象征着人心的纯净和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台” 是放置镜子的架子或者平台。“明镜亦非台” 是说这面纯净的镜子也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放置在台架上的东西。这是在进一步否定把心的纯净状态物质化的观念,心的清明不是依靠一个具体的、外在的承载物来体现的。“本来无一物...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是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句话什么意思? 答案 标准的解释: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不过我认为这种境界就是扯淡,只要...
明镜台,表达自己"心如明镜"的佛之境界。神秀"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意为人是顿悟的人,有一颗洁净的心,但是会沾染尘世的尘埃,要时刻清扫,是一种入世保持洁净的态度。那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明显就是针对神秀所作,意在表达,佛家是讲究空无,为何一定要认定身体是悟道...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意思是:本来就是四大皆空,到哪里染上尘埃!出自唐代六祖慧能所作《菩提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
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翻译: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本来就是四大皆空,到哪里染上尘埃!2、出自惠能《菩提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
慧能则这样来解释:“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树不是菩提树,而是原本比喻智慧的, 明亮的镜子本来就不是镜子,而是比喻清静的心的。 我们的心本来就是清静的,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呢? 意在说明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教人不要妄想执着,才能明心见性,自证菩提。
"明镜"在这里象征着清净、无瑕疵的内心,而"台"则代表着外在的物质和形式。所以,"明镜亦非台"表明真正的清净内心是没有外在的物质和形式。"本来无一物"表达的是一切万法都是空性,没有任何实质性存在。"何处惹尘埃"则是指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污染真如本性,因为它是空性,无所执着。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真正...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六祖慧能的禅悟之偈语,出自《六祖坛经》,后人根据禅宗六祖惠能的话,编著而成。在记载中,发现这首诗原来有个典故。菩提树 话说有一天,唐代高僧,禅宗五祖弘忍弟子,北宗禅创始人神秀,与佛教禅宗祖师慧能,(尊称六祖慧能)对话。神秀说:人就是一棵菩提...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一、明确答案 这句话出自佛教经典,意在阐述一种超越世俗尘埃、心灵纯净无染的境界。其核心思想在于强调万物皆空、心境清静的理念。二、详细解释 1. “菩提本无树”:这里的“菩提”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觉悟、智慧。而“本无树”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