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会议达成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及其监测框架、关于规划监测报告和审查机制的决定、关于资源调动的决定、关于能力建设与发展和科学技术合作的决定、关于遗传资源数码序列信息(DSI)的决定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揽子文件,就是基于在过去的目标制定、实施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各方齐心协力做出的改变。“框架...
新华社加拿大蒙特利尔12月19日电(记者黄垚、史霄萌)《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19日凌晨通过“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简称“框架”),为今后直至2030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擘画新蓝图。 经过在加拿大蒙特利尔近两周的谈判磋商,在大会主席国中国的引...
蒙特利尔当地时间12月19日凌晨3点,生物多样性大会主席、中国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敲锤宣布,大会通过了成果文件,即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这次大会原定于2020年5月在中国昆明举行,但由于新冠这种人畜共患疾病在全球引起的大流行而推迟到今年12月完成,承办城市也在第一阶段会议之后,从素有动植物王国之称的云...
从12月7日到12月19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以下简称“COP15”)第二阶段会议历时两周,通过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下简称“框架”)及相关一揽子文件。这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为今后至2030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擘画了新的蓝图,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
2023年6月19日,在“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提出后,我国对标“昆蒙框架目标实现之路”项目于北京启动,生物多样性是继气候变化后,逐步映入众人眼帘的可持续发展重要议题。生物多样性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世界网格,全球经济社会发展...
北京时间2022年12月19日下午,大会通过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Kunming-Montreal Global Biodiversity Framework(GBF)),包括4项长期目标和到2030年实现的23项行动目标。除GBF外,会议还批准了一系列有关GBF实施的协议,包括规划、监测、报告和审查,资源动员;帮助各国建设履行义务的能力,遗传资源数字...
经过将近四年漫长的谈判和多次推迟之后,《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COP15)在19日于加拿大蒙特利尔达到最重要的预期成果:“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简称“框架”)得以最终确认。在加拿大蒙特利尔近两周的谈判磋商,在大会主席国中国的引领和推动下,各缔约方在“框架”目标、资源调动、...
会议已于19日凌晨通过“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简称“框架”)及相关一揽子文件。据记者了解,该“框架”设定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4项长期目标,以及计划最迟在2030年完成的23个以行动为导向的全球目标。“框架”指出,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福祉和健康的地球和所有人经济繁荣的基础。但生物多样性仍在以人类...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12月19日凌晨通过“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COP15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包含两个阶段会议,中国担任主席国。第一阶段会议2021年在中国昆明成功举行;第二阶段会议于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A United Nations (UN) biodiversit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