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会议达成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及其监测框架、关于规划监测报告和审查机制的决定、关于资源调动的决定、关于能力建设与发展和科学技术合作的决定、关于遗传资源数码序列信息(DSI)的决定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揽子文件,就是基于在过去的目标制定、实施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各方齐心协力做出的改变。“框架...
蒙特利尔当地时间12月19日凌晨3点,生物多样性大会主席、中国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敲锤宣布,大会通过了成果文件,即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这次大会原定于2020年5月在中国昆明举行,但由于新冠这种人畜共患疾病在全球引起的大流行而推迟到今年12月完成,承办城市也在第一阶段会议之后,从素有动植物王国之称的云...
在加拿大蒙特利尔见证“框架”通过,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任任海说:“在生物多样性领域,多边主义、全球团结、国际合作仍然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支持,跨领域综合性的解决方式及包容性的伙伴关系框架也符合生物多样性这个全球性问题的解决需求,也是联合国应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气候变化等这些全球性问题的主要路径。
新华社加拿大蒙特利尔12月19日电(记者黄垚、史霄萌)《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19日凌晨通过“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简称“框架”),为今后直至2030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擘画新蓝图。 经过在加拿大蒙特利尔近两周的谈判磋商,在大会主席国中国的引...
生态环境部:“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擘画了新蓝图 中新网北京1月17日电 (记者 阮煜琳)中国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17日在北京对记者表示,《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取得圆满成功,特别是达成了历史性的成果文件——“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各国代表最终达成“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下称“框架”),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称这份框架是“人类与自然缔结的和平协定”。 一、“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解析 (一)什么是“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
北京时间2022年12月19日下午,大会通过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Kunming-Montreal Global Biodiversity Framework(GBF)),包括4项长期目标和到2030年实现的23项行动目标。除GBF外,会议还批准了一系列有关GBF实施的协议,包括规划、监测、报告和审查,资源动员;帮助各国建设履行义务的能力,遗传资源数字...
当地时间19日凌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会议就“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达成一致。20日,大会主席黄润秋在蒙特利尔会议中心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对会议的总体情况做了介绍。 黄润秋表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各方围绕“生...
人们对COP15的结果有很高的期待,希望它能像《巴黎协定》相对于气候变化一样,能够推动各国、企业和公民各方采取行动应对生物多样性的问题。而“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最终形成,只是未来八年自然保护马拉松的起始。不仅仅是政府,自然保护的行动需要每个人的参与,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