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公园与城市街道和小区的可达性;砸掉现状钢筋水泥地,让土地重新呼吸,建立生态的景观基底;完善公园路网及基础服务设施,考虑周边使用人群设置儿童游戏场地、阶梯广场、文化展示长廊及慢跑道等多元的休憩娱乐场所,将场地变为安全舒适的社区公园,让原本封闭的荒废地转变为活化周边社区的城市公园。
豪斯花园位于清溪西路8号,建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立足小区居住人员结构多元、改造意愿强烈的突出特点,将老改工作和小区自治巧妙结合,让民主参与、集体协商内化为居民的生活习惯,以“民议”换“新意”,使豪斯花园焕发新生。 PART. 01 ...
石人南路39号院 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石人南路39号院,院落设施匮乏、秩序杂乱。街道社区积极回应居民诉求,扎实推进院落改造,小区整体品质得到明显提升,成功实现从“忧心”到“舒心”的转变。 PART. 01 党员带头齐参与 党建引领聚合力 ...
为让老人和儿童生活得更加舒适便利,蓬江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围绕“功能完善、空间挖掘、服务提升”三大核心领域,持续深化象山社区改造项目,凸显象山“象”文化元素,使整个社区既实用又充满文化气息。 改造后的象山社区,道路被翻新硬化,斑驳的楼房墙体如今粉刷一新。 为解决老人、儿童公共活动空间不足的问题,蓬江区城市...
不同城市、甚至同一城市的不同区域,其城市问题各不相同。城市更新不仅关乎城市发展,更关乎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社区微更新应运而生,它能够重新激发社区活力,让城市“重新生长”。本文将分享几个新时代背景下老旧小区改造的经典案例,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启示。🌳🏡0 0...
本文精选了6个不错的社区空间改造案例,为大家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01.巷子里街区·社区公共空间更新为社区创造一个自由与平等的空间设计:一介建筑 成都市玉林东路的“巷子里”,是一个新型社区空间,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休息场所,也为周围的残障人群创建了活动场地,更为社区改造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本合集精选了近期国内外优秀的老旧社区改造的经典案例,为类似项目的开发和设计提供参考。这些老旧社区的改造,大幅度提升了社区环境和生活质量,让老旧社区重新焕发活力。这些项目的设计师经验丰富,可以作为类似项目开发的设计伙伴。
在中国城市化进入存量时代的背景下,城市更新问题变得多元、复杂且精细。不同城市甚至同一城市的不同区域,其不同功能的物质空间载体,面临着各种城市问题。城市更新已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增长点和发力点。为此,社区微更新应运而生,它重新激发了社区活力,使城市“重新生长”。本文将分享几个新时代背景下老旧小区改造的经典...
天河区住建园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天河区切实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全程的重点内容和关键环节,用绣花功夫推进老旧小区微改造,让群众得实惠。全区88个老旧小区微改造共投入财政资金约10亿元,惠及12.07万人,成功打造了东成花苑、德欣小区等一批有活力、有温度、老百姓满意的品质社区。
老旧小区改造既是居民家门口的“关键小事”,更是基层治理的“民生大事”。景贤社区一道半巷居民区是七个无人管理的独院和小区,也是辖区内最大的老旧小区,共有住宅楼8栋,20个单元,总户数258户,其中独院51户,居住人口540人,党员32人,入住率95%以上,在此居住的居民,绝大多数为行动不便、年老体弱的老年人,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