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理学家吴与弼的哲学著作。是作者平日体会笔札。此书以心性涵养为主要内容,以天人合一的圣贤境界为追求目标。认为性命有别,命是天所赋予,贫富贵贱,得丧荣辱,一听于天;性则在心,可反身自求,全靠自己涵养。主张要“栽培自己根本”,作到“精白一心,对越神明”。“圣人之学无他,求诸己而已。”提倡道德尊严,...
吴与弼,字子傅,号康斋,抚州之崇仁人也。父国子司业溥。先生生时,祖梦有藤绕其先墓,一老人指为扳辕藤,故初名梦祥。八九岁已负气岸,十九岁(永乐己丑)觐亲于京师(金陵),从洗马杨文定(溥)学,读《伊洛渊源录》,慨然有志于道,谓程伯淳见猎心喜,乃知圣贤犹夫人也,孰云不可学而至哉!遂弃去举子业,谢人事,...
日录-明-吴与弼 《日录》明吴与弼著 吴与弼,字子傅,号康斋,抚州之崇仁人也。父国子司业溥。先生生时,祖梦有藤绕其先墓,一老人指为扳辕藤,故初名梦祥。八九岁已负气岸,十九岁(永乐己丑)觐亲于京师(金陵),从洗马杨文定(溥)学,读《伊洛渊源录》,慨然有志于道,谓程伯淳见猎心喜,乃知圣贤...
吴与弼(1391-1469年)初名梦祥、长弼,字子傅(一作子传),号康斋。明崇仁县莲塘小陂(今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东来乡)人,崇仁学派创立者,明代学者、诗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在清代黄宗羲的《明儒学案》一书中,《崇仁学案》位列第一,吴与弼为《崇仁学案》的第一人,显示了吴与弼在明代学术思想界的重要地位。 吴与...
《⽇录》明吴与弼吴与弼(1391-1469年)初名梦祥、长弼,字⼦傅(⼀作⼦传),号康斋,崇仁⼈。⽗吴溥,建⽂时为国⼦司业,永乐年间为翰林修撰。与弼⼗九岁那年见到《伊洛渊源图》⼀书,⾮常仰慕。他不去参加科举考试,闭门尽读《四⼦》、《五经》及程朱的著作,数年不下楼。中年时,家境更...
康斋吴先生《日录》 ( 全本) 关于康斋先生 吴与弼, 字子傅, 号康斋, 抚州之崇仁人也。 父国子司业溥。先生生时, 祖梦有藤绕其先墓, 一老人指为扳辕藤, 故初名 梦祥。八九岁已负气岸, 十九岁( 永乐己丑) 觐亲于京师( 金陵) , 从洗马杨文定( 溥) 学, 读《伊洛渊源录》 , 慨然有志于道, 谓程...
日录 作者: 吴与弼明代理学家吴与弼的哲学著作。是作者平日体会笔札。此书以心性涵养为主要内容,以天人合一 的圣贤境界为追求目标。认为性命有别,命是天所赋 予,贫富贵贱,得丧荣辱,一听于天;性则在心,可反身 自求,全靠自己涵养。主张要“栽培自己根本”,作到“精 白一心,对越神明”。“圣人之学无他,求诸...
《日录》是吴与弼创作的公版免费书小说。明代理学家吴与弼的哲学著作。是作者平日体会笔札。此书以心性涵养为主要内容,以天人合一的圣贤境界为追求目标。认为性命有别,命是天所赋予,贫富贵贱,得丧荣辱,一听于天;性则在心,可反身自求,全靠自己涵养。主张要“栽培自己
吴与弼,字子傅,号康斋,抚州之崇仁人也。父国子司业溥。先生生时,祖梦有藤绕其先墓,一老人指为扳辕藤,故初名梦祥。八九岁已负气岸,十九岁(永乐己丑)觐亲于京师(金陵),从洗马杨文定(溥)学,读《伊洛渊源录》,慨然有志于道,谓程伯淳见猎心喜,乃知圣贤犹夫人也,孰云不可学而至哉!遂弃去举子业,谢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