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近的国家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叫的声音互相听得见,而人民直到老死也不相往来。 老子主张“小国寡民”,并不是要复古或倒退,他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在追求一种淳朴的民风。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正是与其无为而治的思想相表里的。老子“小国寡民”思想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使人们各安其所 结果一 题目 【...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诸侯争霸,面对这一社会现实,孔子主张“仁”,老子提出“无为而治”、“小国寡民”,墨子宣扬“非攻”,荀子主张“仁义”、“王道”,其共同点都反对诸候混战,故D项正确; A项是儒家的思想,排除; BC项是法家主张,排除。 故选:D。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
《老子》的“小国寡民”的历史观和“无为而治”的政治哲学。 《老子》对待文明的态度与孔子和墨子有所不同。他主张对人类已有的文化发展和文明成果持否定态度,认为文化愈发展,文明愈进步,人的生活世界就愈混乱,人的思想德性也就愈堕落。因此,他对人类已经取得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表现出极端不满和坚决否定...
老子:无为而治与小国寡民 老子大约是看多了历史上君主种种行为所带来的灾难,他知道,那些在冠冕堂皇的文告中被打扮得正义非凡的行为,不过是统治者本人嗜欲的间歇性发作而已。为此,他对症下药地开出一剂药方:“无为”。“无为”?让他们不修筑生前的宫殿和死后的陵墓了?不发动开边的战争去抢夺土地、子女与...
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第八十章[原文]小国寡民①。使②有什伯之器③而不用;使民重死④而不远徙⑤;虽有舟舆⑥,无所乘之;虽有甲兵⑦,无所陈之⑧。使人复结绳⑨而用之。至治之极。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⑩,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送TA礼物 1楼2024-10-07 ...
《道德经》第80章,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道德经 #国学 #认知思维 - 睿谦文化(晚八点直播)于20241117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7.2万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通过统治者的无为政治,使民众变得无知、无欲。可见,老子还是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的。无为政治主张:1不尚贤,使民不争。2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3绝圣弃智,绝仁弃义。4慎征伐。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如 反对专制国家的横征暴敛,这表明老子是一个十分关注...
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老子提出“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战国时期,墨子宣扬“非攻”;荀子主张“仁义”“王道”。他们的共同主张是A.恢复西周礼制B.加强中央集权C.实现富国强兵D.反对诸侯争战 答案 D相关推荐 1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老子提出“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战国时期,墨子宣扬“非攻”;荀子...
下列主张反映出的春秋战国的时代主题是:儒家:统治者要以德治民,以仁义、王道施政;道家:“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法家:君主要把权力提高到极点,并使用严厉的法制;墨家:互爱互助、选贤任能、争取和平 A. 重建政治秩序 B. 变革政治制度 C. 发扬民本思想 D. 构建官僚政治 相关知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