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晓峰,男,博士毕业于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NIBS),现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个人简历 2005 - 2009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理学学士 2009 – 2015 北京协和医学院 &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博士 2015 – 2017 清华大学 博士后 2017 - 2020 英国John Innes Centre 玛丽居里学者,博士后 2020 –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
正是因为童年时期养成的良好习惯和坚毅性格,方晓峰凭借优异的高考成绩进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学习。在大学四年里,他勤勉刻苦,手不释卷,终日沉浸在知识的海洋,最终赢得了保送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博士毕业后,他在清华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随后又远赴英国深...
2005 - 2009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理学学士 2009 - 2015 北京协和医学院 &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博士 2015 - 2017 清华大学 博士后 2017 - 2020 英国John Innes Centre 玛丽居里学者,博士后 2020 - 至今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助理教授/研究员 研究领域 生物大分子(如RNA与蛋白质)能够通过液-液相分离在细胞中形成...
2015 - 2017 清华大学 博士后 2017 - 2020 英国John Innes Centre 玛丽居里学者,博士后 2020 - 至今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助理教授、副教授🌱 实验室研究方向: 生物大分子(如RNA与蛋白质)在细胞中通过液-液相分离形成分子凝聚体,广泛参与不同的生物学过程。相分离是生物学领域最前沿的研究之一,更新了我们对许...
2025年2月10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方晓峰课题组应邀在《植物通讯》(Plant Communications)期刊撰写了题为“植物中胁迫感知和响应的生物分子凝聚体”(Stress sensing and response through biomolecular condensates in plants)的综述论文,总结了...
个人简历2005 - 2009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理学学士2009 – 2015 北京协和医学院 &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博士2015 – 2017 清华大学 博士后2017 - 2020 英国John Innes Centre 玛丽居里学者,博士后2020 – 至今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助理教授/研究员研究方向生物大分子(如RNA与蛋白质)能够通过液-液相分离在细胞中形成...
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方晓峰和李丕龙受Cell杂志主编Lara Szewczak邀请,撰写了题为Condensates in Plant Biology的SnapShot,凝练了植物中凝聚体的研究历史、性质、种类和功能,为了解植物凝聚体研究提供参考。该SnapShot于2024年5月23日在Cell上正式发表。 生物凝聚体是细胞内生物大分子组装形成的无膜结构,在空间和时间上对组织...
近日,《生物技术通报》在线发表了清华大学方晓峰团队特邀综述《相分离调控植物胁迫感知和应答的研究进展》。本文首先介绍了相分离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分析了环境压力对凝集体形成的影响;阐述生物大分子利用相分离感知胁迫的分子机制;总结相分离调控胁迫应答的作用方式;综述了相分离介导植物胁迫应答进而增强环境适应性的生物学功...
方晓峰,博士,2020.08起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方晓峰于2009年获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士学位,2015年获得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博士学位。2015年至2017年在清华大学戚益军教授研究组从事博士后研究,2017年至今在英国John Innes Centre研究所Caroline Dean教授研究组开展博士后研究。方晓峰在博士和博士后期间...
2023年6月13日,清华大学方晓峰课题组与合作者应邀在Current Opinion in Plant Biology共同撰写了题为“Emerging roles of phase separation in plant transcription and chromatin organization”的综述论文,讨论了植物中相分离在RNA介导的染色质沉默、转录活性调节以及染色质区室化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最新进展,并进一步展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