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楼兰 [ zhǎn lóu lán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zhǎn lóu lán ] 古西域国名,汉元封三年内附。王居扜泥城,遗址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境,罗布泊西,处汉代通西域南道上。因居汉与匈奴之间,常持两端,或杀汉使,阻通道。元凤四年,汉遣傅介子斩其王安归,另立尉屠耆为王,更名为鄯善。
桃花石杂谈相信,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里有相当一部分可能都对楼兰有着不小的误会,即认为楼兰是一个唐朝时与唐朝中央作对的割据政权,它肯定是因为惹怒了唐朝,才导致那么多唐朝诗人义愤填膺,乃至于要斩楼兰、破楼兰、讨楼兰、刀剑向楼兰。诗仙李白至少有两道诗提到“斩楼兰”确实,现代我们看到的类似诗句多数都是唐朝...
于是,一些汉廷的诗人和武将们发出了讨伐楼兰的口号,誓言要斩楼兰、破楼兰。这些口号在文学作品和战略计划中流传,进一步加深了对楼兰的误解和敌对态度。然而,这种对楼兰的想象和误解并非基于真实的了解和实际的情况。实际上,楼兰城的百姓们并不具备敌对的意图,他们只是被困在战乱中,渴望和平与稳定的生活。这个误解...
#深度好文计划#在唐诗中边塞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众多边塞诗中,“楼兰”一词的出镜率尤其高。“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等诗句,如今都已经成为了边塞诗中的经典。但楼兰作为一个西域古国,其在汉代时便已经搬离了故址,并且更名为“鄯善”,楼兰这一古称...
一、“斩楼兰”、“破楼兰”的来源 傅介子,是西汉时期著名外交家,十分地有勇有谋。汉昭帝时,楼兰与匈奴勾结到了一起作恶,不仅会对往来于丝绸之路上的商人进行劫掠,还堂而皇之地杀害汉使官。在这样的情况下,傅介子自请出使大宛问责了楼兰,并寻找时机杀死匈奴使者。但由于楼兰在西汉跟匈奴之间反复横跳,...
每个人上来都想斩楼兰。这得从楼兰的地理位置说起,楼兰国是汉朝时中原通往匈奴的必经要道,也就是说要攻打匈奴就必须经过楼兰,而此时的匈奴已经不是秦始皇时期可比,当时蒙恬北击匈奴,那时候的匈奴刚建国不久,国力微弱,他们隐遁草原后开始和汉人通商,国力逐渐增强,到了汉武帝时已成大患。汉武帝可是千古名君,...
唐人的诗作中屡次出现楼兰,且多数用“斩”来表达诗人意向,他们对待楼兰又是怎样的态度?边塞诗中斩楼兰的国防观念 1. 唐朝与匈奴 边塞诗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兴盛于唐朝时期。据不完全统计,唐朝以前,边塞诗有200余首,但到了唐朝,边塞诗竟然连翻数倍,高达2000余首。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顶峰时期,这个时期...
楼兰,一个汉代时期的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国家,它的国土与敦煌相连,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要冲之地,大约在公元四世纪左右,这个曾经是西域大国的楼兰古国神秘消失于历史长河中。楼兰古国虽然消失了,但它的名字却屡屡出现在后代诗人笔下,而更令人神奇的是,在唐宋乃至明朝的诗人们笔下都是“斩楼兰”或“破楼兰”,比如:...
2、楼兰在汉朝、匈奴间踩钢丝 在出使西域汉使的建议下,汉武帝派赵破奴率兵攻打楼兰,王恢因为之前多数被楼兰截杀也参与了战斗。史载,王恢率轻骑兵700人就攻破楼兰,俘虏了楼兰王。楼兰只好归降,向汉朝纳贡。匈奴失去楼兰这个帮手后,就发兵攻打。无奈下,楼兰王派出一个儿子到匈奴当人质,派出另一个儿子到汉朝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