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楼兰、龟兹等小国受匈奴挑拨,监视并攻劫汉使,楼兰更是两不得罪,派出两个质子分别去匈奴和汉朝。傅介子提出打着出使大宛的旗号顺道责备楼兰、龟兹,最终成功斩杀楼兰王,因此名垂青史。 - 傅介子斩杀楼兰王威震西域诸国,被封为义阳侯。此后“斩楼兰”的典故被广泛用在诗词创作中。 等待动漫的同时,也可以点击下方...
“傅介子斩楼兰”的典故出自《汉书·傅介子传》,也见于《汉书·西域传》。以下是该典故的详细经过: 西汉时期,楼兰地处通往西域的要道,其国王贪财且态度反复无常,多次斩杀汉使。汉武帝时期,傅介子作为骏马监,自告奋勇向大将军霍光请缨前去惩戒各国,以儆效尤。霍光同意后,皇帝任命他为中郎、平乐监,派遣他先去楼兰。
古诗词中经常出现斩楼兰,例如“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功名耻计擒生数,直斩楼兰报国恩”。楼兰国处在丝绸之路的要道上,是汉朝通往中、西亚各国的咽喉重镇,是古丝绸之路南线上的一个中间贸易站。在匈奴的胁迫下,汉朝有使者出使西域的时候,楼兰国就会仗着天高皇帝远的优势,对汉朝使者或商队进行劫掠。早在汉朝,...
斩楼兰诗词典故已付费成功了还是复制不了有可能是电脑的浏览器兼容性问题或者手机机型不支持的问题 斩楼兰诗词典故 典源出处《汉书 ·傅介子传》:“介子与士卒俱赍金币,扬言以赐外国为名。至楼兰,楼兰王意不亲介子,介子阳引去,至其西界,使译谓曰:‘汉使者持黄金锦绣行赐诸国,王不来受,我去之西国矣。’即出...
傅介子斩楼兰的勇猛,使秦国不敢再次侵略齐国,齐国也因此得到休养歇息期,这使后世人有机会了解秦汉史,当时的历史更为清晰,也为此有了史料参考。 2、文学反映 诸子百家都记录了这段传奇的故事,使得傅介子斩楼兰的故事更加让人难忘,以及呼唤着反抗压迫者不畏强权的精神。 3、人们的感情 傅介子斩楼兰一直被记住,具有...
傅介子“斩楼兰”的壮举代代相传,流芳百世,后辈引为典故,用以比喻杀敌建功立业。 唐·杜甫《忆昔二首》 愿见北地傅介子,老儒不用尚书郎。 唐·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 如果说,汉武大帝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其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
文章引用的典故是“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源自《汉书·傅介子传》和《汉书·西域传》。这个典故讲述了西汉时期,楼兰和车师两国因地理位置的战略重要性,曾多次与汉朝发生冲突。汉武帝时期,楼兰王背叛汉朝,杀害汉使,于是傅介子主动请缨,以骏马监小官的身份出使大宛,成功说服楼兰王谢罪,并在...
斩楼兰的典故 斩楼兰典故是源自于《乐府诗集》中的一首古诗《楼兰怨》。这首诗描述了楼兰城灭亡前的情景,以及楼兰女子在灾难中的悲伤和绝望。 《楼兰怨》 回车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摇落未成雁, 飞狂已过河。 斜飞宿鸟尽, 寒歌散客多。 这首诗表达了楼兰女子对于楼兰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