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晓壮族斑鸠舞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九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地区是南宁市良庆区。基本情况 该项目类别属于传统舞蹈,级别是自治区级。传承保护 2023年10月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九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桂政发〔2023〕22号)》...
2019年11月,广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授予钦北区大寺镇南间村委那布村为广西“千家万户文化惠工程”斑鸠舞村称号。 “钦北壮族斑鸠舞”一般由3个或多个艺人扮演斑鸠,表演者要头戴用色彩绘好的布制斑鸠头,身披青白色相间的坎肩,下穿开摆裙,表演时常常...
斑鸠舞是丰厚的文化遗产。由于斑鸠舞的演员都来自乡村各村坡,歌舞素材又取自田间地头,服装道具也出自民众之手,并在乡间默默进行着“原汁原味”的艺术传习,因此被文艺界人士称赞为“原生态艺术”。 斑鸠调:斑鸠舞表演时还穿插演唱壮族山歌《斑鸠调》:“……裙...
广西邕宁斑鸠舞,流传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邕宁县(现为南宁市邕宁区)南晓、大塘(现属南宁市良庆区)等乡镇的壮族民间歌舞艺术,由师公表演,属于壮族师公舞的一种。据说在南宁市良庆区南晓镇一带,壮族斑鸠舞已有上千年历史。舞蹈动作以模仿斑鸠的生活习性和动作为基础,被当地壮族群众称为“莽罗娄”(壮话...
斑鸠舞不仅仅是一种舞蹈,它融合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对神灵的崇拜,以及对生活的热爱。每一次舞动,都是对斑鸠鸟的致敬,是对古老传说的传承,是对生命喜悦的庆祝。如今,斑鸠舞已成为邕宁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舞蹈的表演,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一种文化的象征。在舞动的瞬间,斑鸠舞...
斑鸠舞,这一独特的歌舞形式,以其生动的表现手法,不仅展现了斑鸠鸟的美丽姿态与悦耳鸣声,更深刻揭示了山区人们的生活趣味和对劳动的热爱以及对丰收的渴望。在表演中,舞者们边舞边唱,生动模仿了斑鸠觅食、晒翅等生活场景。他们的唱词,歌颂着农人的丰收喜悦。表演时,通常会有三至六名舞者参与,他们...
斑鸠舞,一种融合了壮族特色、山歌原汁原味、打击配乐独特的舞蹈,因其完整且鲜明的民族特色,得到了良庆区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已经将南晓镇的“斑鸠舞”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正策划一套全面整合、包装与推广的方案,旨在提升《斑鸠舞》在理论、学术和艺术层面的地位。在2005年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
斑鸠舞的诞生,源于人们对自然界的深切感知与生活智慧的结晶。它不仅展现了壮族人民对生活美的追求和对自然和谐关系的尊重,更体现了民族艺术与生活实践的紧密联系。通过斑鸠舞这一形式,壮族人民以舞蹈艺术的方式,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融为一体,传递出对未来的美好期盼与祝福。在南宁市...
动作元素编排太杂,太多借鉴了云南花灯的崴和山东秧歌的倒丁字步,赣南采茶舞蹈韵味不足,只不过是用了斑鸠调音乐而已[捂脸] 1年前·上海 0 分享 回复 江中秋月 ... 让采茶戏在抖音平台大放异彩[赞][赞][赞][击掌][击掌][击掌][玫瑰][玫瑰][玫瑰][笑哭][大笑][大笑][大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