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为主体,即学生是教学过程中认识和发展的主体。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要得到全面发展,应是学生为主体的必有之义。教师为主导,是指教学的方向、内容、方法和组织主要由教师设计和决定。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而且要“言传”,也要“身教”,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也要靠教师引导,教师要对教学的...
解析 正确答案:(1)学生在教学认识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创造性、能动性地进行思考与学习。(2)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3)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之间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组成教学的整体。 论述题...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是由于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辩证统一关系决定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两者相互依存 教师的主导作用依赖于学生的主体地位来发挥,而学生的主体地位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来实现。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2、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两者相互促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
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统一,是思政课建设不断深入推进所取得的规律性认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不同于“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课程中心论”等,教师主导侧重强调教相对于学的逻辑优先性,而学生主体则强调学相对于教的价值优先性,两者分别体现了思政课教学活动不同方面的特征。 贯彻教师主导,是因为教师相...
教师主导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引领方向、组织教学内容、选择合适教学方法等重要作用。就像一场旅行,教师是导游,知道路线、了解景点的精彩之处。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流程,能够确保教学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而学生主体则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参与。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学习者,他们带着自己的思考、兴趣和疑问进入...
正确答案:(1)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在本质上是特殊认识过程,是教师教学生认识的过程。教学作为学生的个体认识过程,学生是主体,发挥着主体性。没有学生主体,教学活动既无存在的意义,也不可能现实存在。(2)教学活动也需要以教师为主导。教学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体现一定的社会价值,存在着复杂的规律性联系,而学...
贯彻在教育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应该体现于一切教育活动中。其基本要求可概括为: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统一起来。教师主导作用是指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与此同时,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精神,使学生成为...
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学以教启,教以学成。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不仅是理论可行的,更是现实必须的。政治性与理论性共同塑造了思政课的特殊性,这一特殊性决定了坚持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统一是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基本遵循。《光明日报》( 2019年08月02日 05版)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专家组认为,从听课情况来看,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意识明显增强,课堂教学开始呈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生动活泼的良好氛围,学校不断完善“选课走班”机制,通过推进巡导制度强化常规管理,并在课堂教学管理中,创造性的提出“悦享三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指出,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指出了教师与学生在思政课中的地位和作用,指明了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战略方向和发力重点,对推进我国大中小学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