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 支谶 全名支娄迦谶。东汉僧人。月氏人。博学多才思。桓帝末到洛阳,于灵帝光和、中平年间译《般若道行品经》、《首楞严经》、《般舟三昧经》等佛经,但其译经部、卷数,诸说不一。以“一切皆本无,亦复无本无”(《太明度经·本无品》)为宗,认为心亦非有,佛亦如幻,是第一个传布大乘般若学的...
历史人物> 支谶 【介绍】: 或称支娄迦谶。东汉僧。月氏人。秉持法戒,诵经宏法。灵帝初至洛阳,通习汉语,从事佛经翻译。有《般若道行品经》、《首楞严经》、《般若三昧经》、《宝积经》等。后不知所终。 支谶相关 姜应麟 姜尚远 姜国霖 姜宝谊 ...
支谶(chèn趁)名词解释: 【介绍】: 东汉末佛经翻译家。支娄迦谶之简称。后汉桓帝末年(167)从月支至洛阳,从事译经。支谶所译佛经无记载,难于确定。据晋代道安着述经录所见写本,年代可考者,仅三种:《般若道行经》10卷,《般若三昧经》2卷,《首楞严经》2卷(现已缺佚)。此外,从译文体裁上比较,道安认为...
支谶 首页>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关键字: 摘自: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人名)月支之僧,支楼迦谶也。梁僧传一曰:‘支楼迦谶,亦直云支谶。’更多:https://www.bmcx.com/ 接口调用|联系我们
词典名字: 支谶 词典发音: zhī chèn 注音:
因此,现在已很难通过支译《首楞严三昧经》来探讨支谶译介的大乘禅法的思想及其特点,只是从罗什译本中“入大灭度而不永灭”、“若见凡夫法佛法不合不散,是名修集首楞严三昧”之类的说法中推知,支谶所译介的禅法与般若思想是大致相应的。我们还可以从另一部现存的支译禅经《般舟三昧经》来验证这一点。
支谶奉大乘佛教,于桓帝末(167年前)至洛阳,灵帝光和二年(179)译《道行般若波罗密经》(即《小品经》),支谦避乱迁东吴时再译为《大明度无极经》。
【问答题】译书 材料:东汉时期西域僧人安世高、支谶等到洛阳,翻译佛经多种。魏晋时期名僧鸠摩罗什和真谛分别在北方和南方传教译经,唐朝玄奘从天竺回国后译经75部,与鸠摩罗什和真谛并称古代三大翻译家。 1862年成立的同文馆是中国官方的第一所综合性的外语学校和翻译机构。译书内容以世界知识为主,自然科学的译著也有...
历史民族史> 支谶 见“支娄迦谶”(268页)。 支谶相关 大宁川 大宁路 大对卢 大辽水 大母桥 大邦基 大百夷 大成国 大过年 大同王 大同府 大虫江 大贞斡 大贞翰 大光显 大光赞 大当户 大华玙 大延琳 大行令 大行城 大多英 大兴国 大军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