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大乘论 (Mahāyāna-samgraha-śāstra) 是佛教大乘瑜伽行派的基本论书,简称《摄论》,印度无著撰。梵文原本已佚。中国先后有三种汉译:即北魏佛陀扇多译,2卷;陈真谛译,3卷;唐玄奘译,3卷。此外,还有藏译一种。玄奘译本与藏译本十分接近。影响大、流行广的是真谛和玄奘的译本。《摄论》与印度《大乘阿...
《摄大乘论》,摄大乘论 (Mahāyāna-samgraha-śāstra) 是佛教大乘瑜伽行派的基本论书,简称《摄论》,印度无著撰。梵文原本已佚。中国先后有三种汉译:即北魏佛陀扇多译,2卷;陈真谛译,3卷;唐玄奘译,3卷。此外,还有藏译一种。玄奘译本与藏译本十分接近。影响大、流行
摄大乘论。即是阿毗达磨教。及大乘修多罗。佛世尊前。善入大乘句义菩萨摩诃萨。欲显大乘有胜功德。依大乘教说如是言。诸佛世尊有十胜相。所说无等过于余教。十胜相者。一应知依止胜相。二应知胜相。三应知入胜相。四入因果胜相。五入因果修差别胜相。六于修差别依戒学胜相。七此中依心学胜相。八此...
言摄大乘者。摄谓能摄。蕴积苞含。摄藏名摄。言大乘者。理必绝待。假大称之。名曰大乘。其义郭周。体性该博。谓为大也所行功德。能至能证。名之为乘。论者无著菩萨之所制造。穷源尽理。清微朗畅。谓为论也。释者婆薮论师之所注解。清辩剖扸。文理俱腾。其为释焉。以梁大清二年。南身毒优禅尼国...
《摄大乘论讲记》印顺法师 by:不二水月 1.2万 依摄大乘论学习阿赖耶识和生命三相 by:渴望睿智的憨憨 2.6万 《摄大乘论》白话:几乎涵盖佛学整个道理|中国哲学 by:佛曰般若 2903 《摄大乘论》禅话:唯识学基本论书·涵盖整个佛学道理 by:吉生学堂 407
是以净心所摄。六波罗蜜故。于诸十地中分别修行三阿僧祇劫。于后令满三种菩萨戒。满已令彼果涅槃及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是诸十句渐次说。然此说中一切大乘略尽。是中初说智依胜妙胜语。如来经中说。谓阿犁耶识。以阿犁耶识语故。作阿犁耶识语说。如来于大乘阿毗昙经偈中说 无始已来性一切法所...
也就是说整个大乘的信、解、行、证,本论都能够收摄,而没有任何的欠缺,第三科显能摄是作一个总结。所以说这个地方的总标,把大乘的信心,还有大乘的修学法要,先把它作一个说明。先看信心的部分。标显当中有长行跟偈颂,这都是印度说法的标准模式,先讲长行再讲偈颂。我们先看长行。长行当中,分成标...
摄大乘论本彼果智分第十一 如是已说彼果断殊胜。彼果智殊胜云何可见。谓由三种佛身应知彼果智殊胜。一由自性身。二由受用身。三由变化身。此中自性身者。谓诸如来法身。一切法自在转所依止故。受用身者。谓依法身种种诸佛众会所显清净佛土。大乘法乐为所受故。变化身者。亦依法身从睹史多天宫现没。受生...
摄大乘论者。盖是希声大教。至理幽微。超众妙之门。闭邪论之轨。大士所作。其在兹乎。若夫实相宗极。言亡而虑断。真如体妙。道玄而理邈。壮哉法界。廓尔无为。信矣大方。超然域外。是以王城三止。宝殿三加。至人垂范。良有以也。佛去世后千一百余载。群机将扣。感而遂通。北天竺国有二开士。结师资...
这个所知依,本论提出了三种相貌。前面是讲到阿赖耶,所谓的摄藏;这以下是讲到阿陀那,就是执持。执持前面是引圣言量来说明它的存在;这以下是依止它的义理,来证明阿陀那的存在。这以下有一个问答,先看问: 壬二、释名(分三:癸一问;癸二答;癸三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