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翁和托翁是不同的,他们虽然目标相似,但创作风格却迥然相异。陀翁的心理描写是混沌的,托翁的心理描写则是清晰的;陀翁的作品始终是未完成的,托翁的作品则是完成的。用批评家巴赫金的话来说则是,陀翁的小说世界是复调的,托翁的小说世界则是独白的。下文即以同名作《穷人》为例,具体分析陀翁和托翁创作上...
约翰·考珀·波伊斯将这一作为陀思妥耶夫斯基行为的核心要素:“即便生活中备受痛苦,他仍然以神秘的发自内心的女性方式享受生活。”他指出,“充盈的生命力量”使这位小说家保持大步向前的创作的方式,即便在物质条件匮乏、身体经历痛苦时也是如此。波伊斯经过细...
托翁,是托尔斯泰的简称。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政治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托翁在这本书中没有再运用那种让人拍案叫绝的多线叙事手法,所有的情节都紧紧围绕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这两个角色之间的纠葛展开。比起前两部作品,《复活》的情节性显得稍微弱了一些,思想性则更强,这点从两个代表了托翁思想的人物——列文和聂赫留朵夫在小说中的地位就可见一斑。书中刻写的俄国的社会百态更是...
“翁”是为了表现他文学地位之高,是一种尊称。
今日恰逢托翁的诞辰,除了他最著名的《战争与和平》《复活》等巨著,阅读他的《托尔斯泰最后的日记》,会有一种奇妙的走近他的感觉。 这是托翁在生命最后一年,也就是1910年写下的日记。82岁的托翁,在日记里记...
很喜欢,但“更愿意对它敬而远之”,因为“那些被作者所切割的人的思想折射出了他们自己”……这算不算是托翁对陀氏“有意躲避”的一种原因?五 关于“有意躲避”,陀斯托耶夫斯基似乎没有直接地解释过。在彼得堡和莫斯科的那些文学聚会上,作家们经常朗读一些他们所喜欢的名篇,陀氏很喜欢朗读普希金的《先知》...
托尔斯泰家是名门贵族,其谱系可以追溯到16世纪,远祖从彼得一世时获得封爵。父亲尼古拉·伊里奇伯爵参加过1812年卫国战争,以中校衔退役。母亲玛丽亚,尼古拉耶夫娜是尼·谢 沃尔康斯基公爵的女儿。
托翁生平创作 •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他的创作活动从19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头十年,持续了近60年春秋,跨越俄国解放运动的三个历史时期。在这期间,俄国发生了两个重大的政治事件,1861年废除农奴制和1905年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而他的主要创作活动正是这一时期。托不仅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而且同是...
托尔斯泰到晚年一直致力于“平民化”:持斋吃素,从事体力劳动,耕地,挑水浇菜,制鞋;并希望放弃私有财产和贵族特权,因而和他的夫人意见冲突,家庭关系变得紧张起来。后来他终于秘密离家出走,途中感冒,于1910年11月20日病逝在阿斯塔波沃火车站。终年八十三岁。遵照他的遗嘱,遗体安葬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