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618战备电台旧址原为山东人民广播电台战备台,系20世纪60年代,为适应国防需要,根据中央军委命令,由时任济南军区司令员的杨得志将军亲自选址兴建,位于沂源县鲁村镇凤凰官庄村北山,占地265亩。这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战备电台。坑道东出入口。5月气温升高,渐渐入夏,山上丛林茂密。站在山坡...
1969年3月,中苏在珍宝岛爆发冲突,局势进一步紧张。618战备电台项目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工程兵、地方民兵组织了两次较大规模的大会战,1969年8月,一期工程基本结束。1970年初,广播设备开始入厂进洞后进行调试,职工陆续进山。1972年3月,618战备电台二期工程破土动工,同年6月,电台开始试播,1974年7月,工程全部结...
6612战备电台建成后,一直默默坚守在大山深处,始终保持高度的战备状态,对于坚守在这里的工作人员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山洞虽然经过严格的防水、防潮处理,但依然阴暗潮湿,每天仅冷凝水都要排出去很多。夏天外面30多度,洞内18度,即使在三伏天,执勤也要穿毛衣、毛裤。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国际形势也因此...
1966年,华东的领导们琢磨着:“咱也得建个战备电台,不能落后!” 经过一番考察,最后选址定在了沂源县峨峪村北边的一座渣石山上。这地方,山高路远,隐蔽性好,绝对是个藏东西的好地方!这618战备电台,占地229亩,发射功率50千瓦,能覆盖十三个市县。整个工程分两期,第一期6月份就开工了。济南军区工程兵617...
终于,618 战备电台旧址出现在眼前。这座地处华东地区规模最大且保存最完整的战备电台,没有华丽的外表,却散发着一种独特的庄重与威严。踏入景区,一种宁静而肃穆的氛围扑面而来,仿佛在提醒着每一位访客,这里曾经承载着国家的重要使命。沿着蜿蜒的小径前行,我走进了电台旧址。眼前的两条坑道,如同两条沉睡的巨龙...
五月的沂源,漫山苍翠如波涛翻涌,鲁村深山中的618 战备电台红色教育基地在葱茏绿意中静默伫立。618战备电台,原为山东人民广播电台战备台,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电台主体设在山中470米坑道内,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战备电台旧址。如今的618战备电台虽已不再承担战备任务,但它的历史价值却日益凸显...
618战备电台,这座始建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广播电台,如今已演变为一处隐秘的历史瑰宝。它不仅承载着国防教育的重任,更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战备电台。该电台由时任济南军区司令员的杨德志将军亲自选址,坐落于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鲁村镇峨峪村北的山中,海拔高达400米,相对高度为200米,占地面积广阔...
618战备电台旧址,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鲁村镇凤凰官庄村北山,原为山东人民广播电台战备台,1966年开建,1974年竣工,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战备电台。当年为了保密,没有采用爆破方式,而是全部由两支部队的工程兵以人工挖山打造而成。洞长470米,内有70多个房间,工作、生活设施一应俱全。走进长洞,别...
近日,位于天津蓟州区的青山岭战备洞景区正式对外开放,景区内于上世纪60年代修建的“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战备台旧址”同步开放。 据了解,山洞内保留了储水库、配电室、播音室、办公用房、休息室等功能用房,并利用声、光、电等设备对战备台旧址进行提升再现,打造沉浸式...
2025年2月,山东大学“红韵寻踪”红色文化宣传实践调研团的成员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踏上了探访家乡红色文化的旅程,来到了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的六一八战备电台遗址。 01 电台概况 这里曾是革命战争年代重要的通讯枢纽,见证了无数革命先辈为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