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内 著 更新时间:2019-01-03 04:29:08 开会员,本书8折购 > 最新章节:后记 小说社会 水生十二岁那年,村里什么吃的都没了。水生的爸爸在田里找到了最后一根野胡萝卜,切开了给一家四口吃下去。水生的爸爸说:“再不走,全家饿死在这里了。”水生的妈妈牵着水生,水生的爸爸背着水生的弟弟,去城里投靠叔叔。自...
慈悲,水生十二岁那年,村里什么吃的都没了。水生的爸爸在田里找到了最后一根野胡萝卜,切开了给一家四口吃下去。水生的爸爸说:“再不走,全家饿死在这里了。”水生的妈妈牵着水生,水生的爸爸背着水生的弟弟,去城里投靠叔叔。自此,水生的父母与弟弟生死不知。二十岁那年
第二本,路内的《慈悲》。小说中弥漫着苯酚的“毒香”和骨胶的“腐尸臭”,这些气味仿佛渗透进了工厂和那个时代的每一个角落。这些气味,既是物质的,也象征着更深层次的“本质”。人的生死荣辱、命运际遇,似乎都被这些“家底”所摆弄。因为这种“随意性”,产生了许多临时的法则、空隙和起落。这些让人在失控和无序...
五十多年后,这个发生在安徽乡下的小故事被作家路内写进长篇小说《慈悲》,这部小说在2016年1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小说里小孩的原型,正是路内本人的岳父。3月5日下午,在位于上海市中心的思南公馆,路内为听众带来了一场名为“私人历史的文学重塑”的读书会,作为嘉宾出席的是《收获》杂志副主编钟红明和编辑走走。
路内:不会,大量无意义的细节堆砌在我看来才是牺牲了文学性。也有题材上的限制,在写《花街往事》的时候,我把细节看得很重,因为要再现80年代,但《慈悲》这部小说要跨50年历史,这种手法会使小说变得超长,甚或难以忍受。我想《阿Q正传》已经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小说的体量感和文学性。写这个小说时,想到我的那些长辈,大...
和“追随三部曲”一样,《慈悲》也把背景放在了化工厂里,但不同的是,这次路内书写的是父辈的故事。《慈悲》全书不长,只有12万字,但故事的时间跨度却很长,从主人公水生12岁逃难开始,一直写到50年之后,他回到当年与爸爸和弟弟走失的江岸边,与失散多年的弟弟重逢。这50年里,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而飞速的变化。从59...
📖《慈悲》——路内笔下的生活与信念 “人都是挣扎着活下来的。” 《慈悲》这本书,真的是让人心酸。书中的每个人物都经历着艰难的生活。水生一家因为饥荒,不得不分开去城里投靠叔叔,但最终只剩下水生一人;明知苯酚致癌,却为了生计不得不进入苯酚车间;工人之间为了补助相互猜疑、告密,勾心斗角;师傅为了十六块...
路内《慈悲》/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 作者在后记说的,“慈悲本身并非一种正义的力量,也不宽容,它是无理性的。” 书名为慈悲但讲了一个不太慈悲的故事。水生从失去父母寄养在叔叔家。通过自己的努力认真学习,毕业之后在化工厂当学徒。认识了一个不错的师傅,教了他很多人生道理,之后还娶了师傅的女儿玉生,但玉生不...
长篇小说《慈悲》是路内进入中年的转型之作,它基本上脱离了作者前期的青春叙事格调,宣示这位70后代表作家以更为庄严的姿态进入历史。 路内熟悉80、90年代小城的生活,工厂的变迁,以此为背景书写个人的青春记忆。他的《少年巴比伦》《追随她的旅程》《云中人》《花街往事》《天使坠落在哪里》等等,都在重温他的过往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