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惠誉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下调至“负面”,理由是中国经济在转向新增长模式的过程中面临越来越大的不确定性,包括房地产和人口问题、国家债务问题,以及经济增长率下降问题等,这将给公共财政带来风险,导致中国经济前景“恶化”。当评级机构发布评级时,它通常会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这个预测之所以会...
惠誉评级是领先的国际评级机构,致力于以独立和前瞻性的信用观点提供超越评级的价值。作为领先的信用评级和研究供应商,惠誉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中具有重要的角色。为金融、房地产、城投和企业等各行业提供最新的评论、视频以及会议活动等信息。
前面已经说过惠誉给出的下调理由基本上都与我国政府债务有关,包括中央政府债务、地方政府债务和城投债为主的隐性负债。需要承认的是中国这两年的赤字率与债务规模确实在提升但有没有达到需要下调展望评级的程度呢?我认为是达不到的,惠誉评级是一家欧资评级公司,用的是西方那套评级逻辑,并未充分考虑中国的实际国情...
全球知名评级机构惠誉对于各国主权评级向来是资金流动的重要风向标,临近年末,惠誉发布维持今年8月发布的对我国主权评级“A+”的指标,并表示中国“A+”的主权评级得益于其强劲的外部融资,包括其在全球贸易中的核心作用和庞大经济规模。11月23日,惠誉评级在上海举行“2023惠誉看中国:转型与挑战”主题峰会。峰会上,...
2024年4月10日,国际知名评级机构惠誉国际信用评级公司发布了一份引人注目的报告。该报告维持了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但出人意料的是,它将中国的评级展望从“稳定”调整为“负面”。这一消息立即引起了国内外市场的广泛关注,受此影响今日投资市场大幅下挫。无独有偶,在今年3月初另一家知名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同样将...
4月10日,惠誉国际信用评级公司发布报告,维持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不变,但将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为“负面”。对此,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回应,回顾2023年,中国GDP增长5.2%,对世界经济贡献率超过30%。今年设定5%左右的预期目标,符合现实条件和发展需要,传递出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信心。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
这么来看惠誉下调中国评级展望是正确的?并非如此,我认为惠誉至少忽略了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评级标准存疑,前后不一。惠誉将地方债问题作为下调展望的重要因素,可问题是相比于前几个月当下的地方债化解成效已逐步显现,存量城投债余额和融资利率均有所下降,整体风险有所降低。为什么之前没有下调,现在情况好了一些...
惠誉下调中国信用评级,展望了下调的程度是由“稳定”调为“负面”。调整的主要因素是财政可持续性问题,重点是从财政赤字、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平台债务等角度提出了风险上升的担忧。这么样一个国际的信用评级公司,把我的评级展望下调了,这个事儿很大?站在我们的角度来说,这不是什么大事,对我们国内产生不了什么...
据中国财政部网站10日消息,该部有关负责同志就惠誉国际信用评级公司下调我主权信用评级展望有关问题表示,中国政府一直坚持统筹兼顾支持经济发展、防范财政风险和实现财政可持续等多重目标,根据形势变化,统筹需要与可能,科学合理安排赤字规模,保持赤字率在合理水平。2024年赤字率按3%安排,整体看是适度、合理的,有...
然而,我认为,惠誉此次下调中国的主权信用展望,并不仅仅是因为政府债务问题。虽然中国这两年的赤字率和债务规模确实有所提升,但并没有达到需要下调展望评级的程度。惠誉的评级逻辑更多的是基于西方国家的标准,而并未充分考虑中国的实际国情。中国一直对政府债务采取十分谨慎的态度,相比于绝大部分西方国家的负债率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