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疾整体可以理解为“守正防疾”,即在享受安乐的同时,要坚守正道并防备可能出现的疾病或问题。 恒不死:恒,表示长久、持续;不死,则指不会灭亡或衰败。恒不死整体意味着如果能够坚守正道并防备疾病,就能保持长久的安康和稳定,不会走向衰败。 在《周易》的卦象解释中,这句话通常用来告诫处于安乐之中的统治者或领导者,...
贞疾,恒不死 贞疾,恒不死。总是保持生病的状态,就永远不会死。引申为坚守忧患意识,居安思危,长期艰苦奋斗,就长盛不衰。表示困境(疾)反而激发持久生命力(恒不死),类似《乾卦》“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但更强调柔性坚守而非对抗。正如哲学家尼采所言:“杀不死我的使我更强大”,而《周易》早在数千年...
六五:贞疾,恒不死。 六五:正在患病,病期长但不会因此而死亡。 【原文】 象曰:六五贞疾,乘刚也。恒不死,中未亡也。 【翻译】 象辞说:六五之所以会患病,是因为乘驾在刚爻九四之上的缘故。病期长但不会死亡,是因为六五身居中位,所以不会死亡。 【解读】 柔弱昏暗,依托于强臣,只图享乐,以至大权旁落于九四之...
第16卦豫卦:六五爻“恒不死” 16.4.5六五爻 【原文】 六五:贞疾,恒,不死。 象曰:六五“贞疾”,乘刚也。“恒,不死”,中未亡也。 【白话】 六五:九四为雷为天道,六五乘刚九四有违逆天道之嫌,不可避免被雷所伤。六五是一个柔弱的君王,面对民众拥戴的九四大臣,如果进行压制则会失去民心,就像受了外伤有疾...
恒不死,中未亡也。 声明:此译文由赵庚白原创,复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直方周易》十六 豫 【豫】六五 贞⑴疾⑵,恒⑶不死⑷。 【译】六五纠正事前准备中的缺点、毛病。长久不会丧失。 注释:“豫”《古代汉语词典》预备、事先准备。《史记·刺客列传》:“于是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后汉书·耿弇传...
爻辞“六五:贞疾,恒不死”的内涵就是“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天子不放纵逸豫,时刻战战兢兢,像时时有疾病在身一样的谨慎治国,如此才能国泰民安,国祚绵长,无覆亡之危。 “恒不死”体现有两重意涵: 1、天子在位持久,享国日久(长寿)。
老子谷神恒不死,仲尼心易初无画。意思:老子谷神永恒不死,孔子思想改变当初没有画。出自作者[元]李道纯的《满江红 赠密庵述三教》 全文赏析 这首诗《教有三门,致极处、元来只一》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它通过描述教义的三个门径,深入探讨了人生的智慧和真理。 首先,诗人提到了“教有三门”,这是对教义的广泛性...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以理解爻辞“贞疾,恒不死。”。“贞疾”即“贞不豫”,常忧、常忧劳、常忧患之义。《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孟孙恶臧孙,季孙爱之。……己卯,孟孙卒。……其御曰:「孟孙之恶子也,而哀如是。季孙若死,其若之何?」;臧孙曰:「季孙之...
六五:贞疾,恒不死。 象曰:六五贞疾,乘刚也;恒不死,中未亡也。 释字(词) 疾 《说文》:“疾,病也。从疒矢声。”《说文·段注》:“析言之则病为疾加,浑言之则疾亦病也。” 笔者私解,“疾”从疒从矢。“疒”者,病的本字;“矢”指箭。“矢”能伤人,因“矢”伤人而为病,是为外伤。故疾的本义是外...
六五:贞疾,恒不死。 《象传》曰:六五贞疾,乘刚也;恒不死,中未亡也。 “贞疾”者,痼疾,谓不可愈之疾也。上下耽逸乐,即“贞疾”之症。此爻柔中而居尊位,信任九四,九四阳刚得权,众皆归之,六五柔弱之君,受制于专权之臣,欲豫而不能自由,战兢恐惧,中心凛凛,常如痼疾之在身,故曰“贞疾”。疾者豫之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