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正定隆兴寺的倒坐观音外,河北博物院展出的曲阳石雕“思惟菩萨”造像亦别具一格。这些思惟菩萨也呈现出较为罕见的“翘二郎腿”坐姿。实际上,这种现代人所谓的“翘二郎腿”坐姿,即左腿自然下垂、右脚踝置于左膝上的姿态,在佛教经典中被称作“半跏趺坐”。而持“半跏趺坐”的佛像若同时将右肘部支撑在右腿上,以...
东魏思惟菩萨。背屏样式属于早期龙树背屏形式。菩萨“手托香腮”的造型挺美的哈!菩萨食指轻触面颊,颔首沉思。东魏 思惟菩萨。这尊思惟菩萨造型相对简单,菩萨头戴宝冠,动作为思惟菩萨的“标准”形式。北齐 思惟五尊像。思惟菩萨是主尊,胁侍弟子和菩萨分立两侧。此像是北齐时期的代表作,菩萨的装饰简洁,裙裳贴体。
▲思惟菩萨·河北博物院 思惟菩萨的形象通常以一手托腮、一手抚腿、头略低垂的姿势出现,这种姿势被称为“思惟手”。而一足垂下,一足屈盘其上的坐姿,则称为“半跏坐”。两者结合起来,构成了思惟菩萨独特的“半跏思惟”形象。▲思惟菩萨·定州博物馆 半跏思惟像源自于公元二至三世纪时印度西北的犍陀罗,后来...
这里首先要明确的思惟菩萨指的是思惟太子菩萨。思惟太子的年龄应当是少年到青年的年龄,青年岁数在15—24岁之间,意气风发与烦恼困惑并存的年龄。 图 思惟菩萨半跏像-北齐(550~577)-白石-高33公分-美国华盛顿特区 弗利尔美术馆藏 据据佛经记载,佛陀在1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
佛教造像思惟菩萨,姿态优雅宁静,通常的造型是坐姿,右腿搭于左腿上,左腿自然下垂;右手臂肘部支于右腿膝盖,手托腮或手指触脸颊。思惟菩萨并不是一尊身份明确的菩萨。“思惟” 意思是思量,指想念,指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是一种心理活动状态,通过姿态来表现出这种姿态...
佛像不是一般的艺术品,是信众和佛祖交流的媒介,需要一种亲和力。这尊菩萨就具有这样的亲和力。思惟菩萨“标准”造型是一只手手扶香腮,一只手扶腿。这尊菩萨恰恰缺失了手臂部分。特别喜欢它的侧影,体态和神态都有最好的体现。细目庄严,头戴花冠,双肩披帛,手臂有残。菩萨细腰宽肩,显得体态轻盈。推荐相关阅读:...
表现释迦牟尼为太子时,在菩提树下静坐禅悟场面的思惟菩萨像,一直是最优美、也最受喜爱的佛像造像题材之一。不过,因其姿势复杂,用圆雕艺术形式表现思惟菩萨像殊为不易。在目前所见北朝时期青州造像中,圆雕思惟菩萨像迄今仅发现两尊,而您面前的这一尊,艺术水平更为突出,尤显难得和珍贵。
思惟菩萨在佛教中寓意深远,象征着智慧与慈悲的完美结合。 智慧与慈悲的象征: 思惟菩萨展现出对佛法真谛的深刻思考与领悟,这种思考不仅是对佛法的理解,更是对如何更好地帮助众生解脱苦难、如何实践菩提心,以及如何更深地理解佛法的反思。可以说,思惟菩萨的姿态正是修行者追求觉悟、精进不息的写照。 内心的困惑与迷茫:...
思惟菩萨像(唐代) 这尊菩萨像为汉白玉质,1972年陕西陇县火烧寨唐代寺院遗址出土,为唐代皇帝的家庙所在。这尊菩萨像很可能当年为唐代皇帝奉祀所专用,为唐代皇室雕刻作品。 菩萨坐在圆形高座之上,左腿翘起,上支左臂,左手支面颊,右手敷搭在右腿之上。他双眼微闭,眼瞼下垂,正陷入深思之中,将悉达多太子在菩提树下静坐思...
思惟像源于公元二至三世纪时印度西北的犍陀罗,通常的造型是坐姿,右腿搭于左腿上,右手臂支于右膝,手托腮或手指触脸颊。多数学者认为这是表现释迦牟尼成佛前身为悉达多太子时思考人生哲理的情形。 莫高窟从北朝起就有了思惟造像,到了唐代思惟像很多,但唐之后就没有出现了。相比较而言思惟菩萨在佛教造像中数量不多,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