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抗击英法侵略者,击毙常胜军指挥者华尔、法国海军提督卜罗德,中兴太平天国。因其功勋卓著,于庚申十年(1860年)被天王洪秀全封为忠王,称“万古忠义”。 甲子十四年(1864年),湘军攻陷天京,李秀成扶幼天王出逃,不久被俘。在狱中写下数万字的自述后,于天京从容就义,年仅四十二岁。
石达开、李秀成、陈玉成这些都是一流的战将,真正的统帅是杨秀清。杨秀清才一年多就打开了太平天国的格局。失去了统帅,再好的战将也折腾不出来。 5月前·广东 34 分享 回复 展开5条回复 烟羽楼 ... 百度查了一下,李秀成中国军事家,政治家,已经相当可以了。
就拿李秀成自述中提到的几个细节来说吧。"天京事变"后,石达开拒不救援危难时刻的林启荣;李秀成见死不救陈玉成;黄子隆、陈坤书也袖手旁观,任由李秀成四面楚歌;更有甚者,李世贤竟然眼睁睁看着洪秀全最终丧命天京,而汪海洋不但不施以援手,还亲手刺杀了李世贤。从这些反目成仇的例子可见一斑,太平军当时已经四分五裂...
父李世高,独生李秀成、弟李明成二人。家母陆氏。在家孤寒无食,种地耕山,帮工就食,守分安贫。自{糹力}〈幼〉时,八、九、十岁之间,随舅父读书,家贫不能多读,帮工各塾,俱一周知。来在天朝,蒙师教训,可悉天文。[我悉天文者,是在杭州,西湖山后,有一老师,年有九十余岁,教我...
1864年7月,在曾国藩的开导下,忠王李秀成决定写一篇《自述书》,将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过程,以及经验教训写出来。今天,我们研究太平天国史,离不开李秀成的自述,这是含金量非常高的史料。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顶梁柱,支撑起摇摇欲坠的江山,是一位了不起的农民军将领,比石达开还要强。李秀成自述中,很多地方都...
正是临终前的“晚节不保”,让忠王颇为遭人诟病,甚至成为后世指责其摇尾乞怜、有意投降的“罪证”。太平天国已然远去,尘埃落定之时,仅凭某些被定格的瞬间或者一部被人为删除、篡改的《忠王李秀成自述》,对忠王的一生来盖棺定论,又似乎过于片面。关于忠王李秀成的评价,百年以来毁誉参差、莫衷一是,本文无意于...
1864年7月23日,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被俘,5天后他被送到远在安庆的曾国藩面前。8月7日,李秀成被曾国藩凌迟处死。从被俘到处死,前后仅16天时间。李秀成身经百战,九死一生,但在被俘之后还是希望能活下来。曾国藩在后来给朝廷的奏折中提到了这一点,认为李秀成“献谀乞怜,无非图延旦夕之一命。”曾国藩认为李秀成的...
与李秀成相比,他的表现却稍显黯淡。身为太平军的“总司令”,在被俘之后,他并未展现出激烈的反抗、怒斥或痛骂,反而留下了数万字的《忠王李秀成自述》,如同一份供状,令人感到惋惜。忠王临终前的一失足,竟成千古遗憾。他的“晚节不保”让人扼腕叹息,更成为后世指责其屈膝求荣、心怀投降的“铁证”。如此转变...
忠王李秀成自述忠王李秀成自述 校对说明:原据1961年版广西通志馆编《忠王李秀成自述》录入。文中一般的缺 漏我都加进去了,标点符号的不同多数是按罗本改动了一些,有的我觉得对的地 方就没有动,比较重要的地方我用附注标出了,并没有改。 一金田起义 时逢甲子六月,国破被拿,[e1]落在清营,承德宽刑,中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