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句出自《论语·述而》 。 主要表达道、德、仁、艺是做人做事的修养要点,无高远的志向,就难免俗气。没有相当的德行为依据,人生就无根,最终也不能成熟,没有仁的内在修养,在心理上没有安顿的地方。“没有游于艺”,知识不渊博,人生就会枯燥,实现先圣提倡的志道、据德、依仁、游艺的境界,达到人生的理想境界。
【解析】出自《论语·述而》:“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即:志向在于道,根据在于德,凭籍在于仁,活动在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人。“志于道”:可以解释为形而上道,就是立志要高远,要希望达到的境界。这个“道”就包括了天道与人道,形而上、形而下的都有。这是...
《论语》述而篇·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春秋战国孔子及其弟子 著 大中小 zǐ子yuē曰::zhì志yú于dào道,,jù据yú于dé德,,yī依yú于rén仁,,yóu游yú于yì艺。。 注释 1德:旧注云:德者,得也。能把道贯彻到自己心中而不失掉就叫德。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义”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篇·第六章》。以下是这句话的详细解释: 一、原文及出处 这句话的原文是“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它出自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论语》的《述而篇·第六章》。这是孔子对其弟子进行教...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四句话,十二个字,被视为儒家教学大纲,千古传颂。志于道,首先要弄清,何谓志?何谓道?《朱注》:志者,心之所之之谓。道,则人伦日用之间所当行者是也。如此而心必之焉,则所适者正,而无他歧之惑矣。志,就是心心念念于此,誓愿一生追求于此。志于道,愿意为...
出自朱熹《集注》:“盖学莫先于立志,志道则心存于正而不他,据德则道得于心而不失,依仁则德性常用而物欲不行,游艺则小物不遗而动息有养。”志:志向,意志。道是中国哲学最基本的范畴之一。德:是孔子人道思想在道德实践方面的概括。所谓德,就是人通过学习和实践道而得于己、存于己的思想品德。仁是孔子最...
百度试题 结果1 题目‘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出自()。 A. 孔子 B. 荀子 C. 老子 D. 孟子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A 反馈 收藏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翻译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翻译:立志于做人的大道,据守于德的要求,遵循于仁的精神,游习于六艺之中 出自《论语·述而》 原文: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译文:孔子说:“立志于做人的大道,据守于德的要求,遵循于仁的精神,游习于六艺之中。” “志于道”:...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摘自《论语·述而篇》 译文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六艺的范围之中。 注释德:德者,得也,能把道贯彻到自己心中而不失掉就叫德。艺:指孔子教授学生的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都是日常所用。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白话】 孔子说:“有志于大道,据守在德上,倚仗着仁,涵泳于六艺之中。” 【释词】 志:心之所之、心所向往。第二个“之”是“到、往”之意。 按:心之所之,不在道,方向性不明,则游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