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即:志向在于道,根据在于德,凭籍在于仁,活动在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人。 该句出自《论语·述而》 。 主要表达道、德、仁、艺是做人做事的修养要点,无高远的志向,就难免俗气。没有相当的德行为依据,人生就无根,最终也不能成熟,没有仁的...
“依于仁,游于艺”作为生活处世的准绳,是他全部的原则,同时告诉每个人,具备这些要点,才叫学问.如无高远思想就未免太俗气,太现实的人生只有令自己厌烦.没有相当的德行为根据,人生是无根的,最后不能成熟.如果没有仁的内在修养,在心理上就没得安顿的地方.没有“游于艺”,知识学问不渊博,人生就枯燥了.所以这四点...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意思是:立志要高远,要以自己希望达到的境界来确立自己的志向;言行举止要以良好的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要保持内心的善良与仁爱,行事宽容有爱心;同时对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游刃有余、熟稔于心。 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篇。 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
含义:在艺术领域自由遨游,寻求美的享受,注重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的提升。 生活意义: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是丰富生活和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径。通过欣赏和创作艺术作品,人们能够感受到美的力量,提升生活品质,培养高尚情操。 总结: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是儒家思想中关于...
综上所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是指一个人应该追求道德理念、依靠自己的道德品质、以仁爱为行为准则,并追求艺术美的享受。这些原则可以帮助人们塑造良好的品格,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并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同时,这也是人们追求幸福和成就的基础。©...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出自《论语·述而》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即:志向在于道,根据在于德,凭籍在于仁,活动在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人. “志于道”:可以解释为形而上道,就是立志要高远,要希望达到的境界.这个“道”就包括了天道与人道,形...
综上所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以这四个方面为指导原则,不断追求真理和道义、培养德行、践行仁爱之心、追求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智慧、有情感、有品味的人,为社会的和谐与...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翻译:立志于做人的大道,据守于德的要求,遵循于仁的精神,游习于六艺之中 出自《论语·述而》 原文: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译文:孔子说:“立志于做人的大道,据守于德的要求,遵循于仁的精神,游习于六艺之中。” “志于道”:解释为形而上道,就是立志要高远,要...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摘自《论语·述而篇》 译文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六艺的范围之中。 注释德:德者,得也,能把道贯彻到自己心中而不失掉就叫德。艺:指孔子教授学生的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都是日常所用。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1)从教育的角度看第一则材料,孔子的教育目的是___。(2)概括第二则材料的主要内容,并加以分析。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