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行处灭”是佛学术语,意思是指当心中没有执着和妄想时,就能达到一种清净的境界。这种境界超越了思维和行为,不是通过逻辑思考或外在行为来实现,而是通过内心的体悟和觉悟来达到。 心行处灭强调了对心性修行和烦恼灭除的深刻阐述。在禅修过程中,修行者需要不断观察自己的内心,识别并消除那些杂念、执着和妄想,从而...
言语道断,心行灭处是指某种境界中言语无法表述,心灵感知超越寻常的境界。详细解释:一、言语道断的含义 言语道断,指的是在某种特定情境或精神状态下,语言无法准确表达或描述某种体验或境界。这通常发生在人们面对极其深奥、微妙或者超凡的事物时,普通的言辞显得苍白无力,无法捕捉到真正的感觉或意义。...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开口便错,动念即乖”这句话是禅宗思想中对于真理与言语、思维之间关系的一种深刻阐述,强调了真理或高境界的超越性和不可通过言语、思维完全把握的特性。以下是对这句话的详细解读: 一、总体解读 这句话表达了言语和思维的局限性,指出...
“心行灭处解翻身”出自宋代释有权的《偈三首》。“心行灭处解翻身”全诗《偈三首》宋代 释有权今朝结却布袋口,明眼衲僧莫乱走。心行灭处解翻身,喷嚏也成师子吼。旃檀林,任驰骤。剔起眉毛顶上生,剜肉成疮露家丑。《偈三首》释有权 翻译、赏析和诗意诗词中文译文:《偈三首》今天结起...
而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就是指远离了能、所分别,没有能缘和所缘的状态,这种情况下是证道开悟的状态。见道位,不论是解脱道的见道位还是菩萨道的见道位,或者说禅宗的开悟,都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当下,见到空性,见到这个真。 一般的情况下是所缘先消失,然后能缘也断。比如念佛,念到能所双亡,一般都是佛号...
佛教中有一句话,"言语道断,心行灭处",它揭示了对于真如妙理的深刻理解。首先,"言语"指的是语言文字,以及由此引发的争论与分别。在修行中,试图用语言来表述真如之道往往会使其变得模糊不清,仿佛被言语的海洋淹没,无法触及其本质。"心行处灭"则强调,当我们试图用心思去理解和揣摩这种真理时,...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就是指诸法实相、真如空性是语言和思想所不能到达的,因为真如实相,它是绝对而不是相对的境界。 我们平时语言要描绘或思想要思维的情况下都是有对境,是有能语言和所语言、能思维和所思维,都是在相对的分别。 而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就是指远离了能、所分别,没有能缘和所缘的状态,这种情...
言语:语言文字,争辩分别;道断:修行真如之道就被语言掩盖而断绝了;心行处灭:用心思揣摩、用头脑思维之时,真如妙理就被六意识湮灭。这句话是说佛教真如妙理,不能用“言语”讲,也不能用心思去揣测。如果用语言讲的时候,这个真如妙理立即就被语言淹没了。如果用心思揣摩的时候,真如妙理也就...
大概是言语心行,道断处灭。 言语心行说的是一个整体现象,一般人说话肯定要起心动念,不然用词不达意会说错话。 个人的意会在没经过训练修炼的情况下,离道远也,所以称道断,处灭是指境界消失,境界是那个无生无灭的境界。不信你试试,在禅修时出现的境界,在你出定离禅的时候还能看到听到一些特殊的景象和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