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心者,身之主也,而心之虚灵明觉,即所谓本然之良知也。其虚灵明觉之良知,应感而动者,谓之意。有知而后有意,无知则无意矣。知非意之体乎?【直译】内心,是身躯的主宰,而内心的虚空灵敏,光明知觉,就是所谓的本来天然的良知。自身虚空灵敏、光明知觉的良知,相应感觉而发动,称为意念。有知觉,...
阳明先生在丰富和发展了孟子心学的基础上,采用旧瓶装新水的方式,将“良知”这一概念化作了自己心学的内核! 良知,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阳明先生在这里给出的第一个参考答案是:良知是心中的一种“虚灵明觉”。这种虚灵明觉,其实就是人心中的那种原始的、朦胧的、浑沌的,而又往往比较真实的直觉。这种直觉是先天赋予的...
心者,身之主也;而心之虚灵明觉,即所谓本然之良知也 ——《王阳明全集·语录二·答顾东桥书》 今译:心,是身体的主人。人心中那种原始的、浑沌的、真切的直觉,就是所谓的本来就有的良知。 任何一个伟大的思想家,都有自己标志性的核心概念。 当然,这个核心概念也许并不是他自己原创的,但一定是经过了他的加工改造...
心者,身之主也,而心之虚灵明觉,即所谓本然之良知也。其虚灵明觉之良知应感而动者,谓之意。有知而后有意,无知则无意矣。知非意之体乎?意之所用,必有其物,物即事也。如意用于事亲,既事亲为一物,意用于治民,即治民为一物,意用于读书,即读书为一物,意用于听讼,即听讼为一物。凡意之所用,无有无物...
王阳明认为:“心者,身之主也,而心之虚灵明觉,即所谓本然之良知也。”以“良知”解说“心”,良知成为他哲学的逻辑起点。良知在阳明那里首先表现为一种随时知是知非的知觉,即一种判别善恶是非的本能。“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是非只是个好恶,只好误就尽了是非,只是非就尽了万事万变。”这里的“是非”是指道德上...
心者,身之主也;而心之虚灵明觉,即所谓本然之良知也 ——《王阳明全集·语录二·答顾东桥书》 今译:心,是身体的主人。人心中那种原始的、浑沌的、真切的直觉,就是所谓的本来就有的良知。 任何一个伟大的思想家,都有自己标志性的核心概念。 当然,这个核心概念也许并不是他自己原创的,但一定是经过了他的加工改造...
人心中那原始的、朦胧的、混沌的、真切的直觉,就是所谓的本来就有的良知。老子思想的核心概念是“道”;孔子思想的核心概念是“仁”;孟子思想的核心概念是“义”;周敦颐思想的核心概念是“无极而太极”;程颢程颐思想的核心概念是“天理”;张载思想的核心概念是“气”;朱熹思想的核心概念是“存天理,灭人欲”;...
心者,身之主也。而心之虚灵明觉,即所谓本然之良知也。其虚灵明觉之良知应感而动者,谓之意。有知而后有意,无知则无意矣。知非意之体乎?意之所用必有其物,物即事也。如意用于事亲,即事亲为一物;意用于治民,即治民为一物;意用于读书,即读书为一物;意用于听讼,即听讼为一物。凡意之所用,无有无物...
| 关于良知,孟子对它的解释,主要偏重道德层面。他认为,人天生即具有恻隐之心、是非之心,而这些,都属于良知的作用。阳明先生对它的理解,更深入了一层。【心者,身之主也,而心之虚灵明觉,即所谓本然之良知也。】【夫良知一也,以其妙用而言谓之神,以其流行而言谓之气,以其凝聚而言谓之精。】他认为,一个人...
心者,身之主也,而心之虚灵明觉,即所谓本然之良知也。其虚灵明觉之良知,应感而动者,谓之意。有知而后有意,无知则无意矣。知非意之体乎? 即云,内心,是身躯的主宰,而内心的虚空灵敏,光明知觉,就是所谓的本来天然的良知。自身虚空灵敏、光明知觉的良知,相应感觉而发动,称为意念。有知觉,而后有意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