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源自《大学》【延伸】德行是根本,财富是末枝,如果轻根本重末事,就是重财而轻德,本末倒置,结果就会与民争利。举本必兼得末,末得而本益荣;逐末必全遗本,本遗而末亦失。——图为书法名家王景龙先生作品 ...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诰》曰:“惟命不于常。”大概意思就是:有德行才会受人拥护,继而保有土地,继而才会有财富。德是根本,财...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德行是根本,财富只是末节。外在的根本和内在的末节相互矛盾,导致人们争夺和抢夺。 这句话表达了对德行的重视。它认为,一个人的德行才是他真正的根本。一个人如果没有德行,那么他所拥有的一切都将毫无意义。因此,在追求财富和物质享受时,我们应该...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才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持这种观点的是( )A道家B法家C儒家D佛家 答案 C相关推荐 1“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才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持这种观点的是( )A道家B法家C儒家D佛家 反馈 收藏 ...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 意思是说,德是根本,而财富则是末节。这是古时候对君王说的话,如果君王把德看作是外在的事,不加以慎独,并把财富当作内在的事,民众就会效仿上面的做法,为财富相互争斗劫夺。 读到这句话,很多人很担忧,是不是追求财富人生将会铸成大错。过去我对这个问题也有...
译文:君子应该首先注重德行。君主有德行才有人拥护,有人拥护才会有国土,有国土才会有财富,有财富才能供使用。德行是根本,财富是末事。如果轻根本而重末事,那就会与民争利。出自《大学》曾子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②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③。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④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 ---《大学》 【延伸】德行是根本,财富是末枝,如果轻根本重末事,就是重财而轻德,本末倒置,结果就会与民争利。 举本必兼得末,末得而本益荣;逐末必全遗本,本...
大学-17、《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