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窑遗址 德化窑遗址位于福建省。2021年10月12日,入选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十四五”时期大遗址”名单。
德化大垄口窑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德化窑的重要组成窑址之一,位于德化窑考古遗址公园内。为配合遗址公园保护展示需要,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4年9月至12月,福建省考古研究院与德化县文物保护中心联合对大垄口窑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掘面积共650平方米,发掘区域分Ⅰ、Ⅱ区,揭露两处明清时期窑炉遗迹以及部分作坊遗迹,...
据介绍,德化大垄口窑遗址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德化窑重要组成窑址之一,位于德化窑考古遗址公园内。2024年9月至12月,福建省考古研究院与德化县文物保护中心等单位联合对大垄口窑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掘面积共650平方米。发掘区域分Ⅰ、Ⅱ区,揭露二处窑炉遗迹以及部分作坊遗迹,年代从明代晚期延续至清代中期,是德化窑从...
屈斗宫德化窑遗址于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提升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入选国家《大遗址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屈斗宫德化窑遗址包括三班、盖德、龙浔、浔中4个乡镇宋至明代的窑址。其中,屈斗宫古瓷窑位于龙浔镇宝美村的破寨山,是宋元时代的瓷窑遗址,窑基长57米,...
德化窑遗址众多,分布于全县多个乡镇,时代从宋元到明清,形成以白瓷为特色的窑址群,屈斗宫德化窑遗址是宋元时期德化窑的代表性窑址。该窑址位于德化县城龙浔镇宝美村破寨山的南坡上,为元代窑炉遗址。窑炉全长57.1米,宽1.4—2.95米,为带有隔墙的分室龙窑,共有17间窑室、14个窑门。
「文化拾遗 魅力泉州」海报|屈斗宫德化窑遗址 监制:张宁 策划:李政葳 编辑:孔繁鑫、雷渺鑫、李飞 设计:杜丹 来源:光明网
屈斗宫德化窑址坡长达57米,共有17间窑室。 叁 德化窑考古遗址公园于2018年获评福建省第一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目前已完成考古发掘区域的保护展示棚建设,建成宋元德化窑展示馆并对外开放,初步完成公园内的道路提升、环境整治等对外展示项目,是德化陶瓷文化游的主要核心点,对于推动德化陶瓷产业发展、保护展示利用、对外经...
屈斗宫德化窑遗址,是中国宋至清代的民间瓷窑址。在福建省德化县境内,主要分布于浔中、盖德、三班等地。已发现窑址 200多处。创烧于宋代,北宋以生产白瓷为主,南宋以生产青釉瓷器为主,元代以生产白釉瓷为主,至明代则以生产低铝高硅的"象牙白"、白瓷闻名于世,是中国外销瓷中数量最多、销地最广的瓷窑之一。
”未来,尾林-内坂窑址在原地展示基础上,将继续开展考古研究工作,对窑炉本体、作坊区等进行小范围发掘清理。德化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德化正规划实施“遗产+旅游”融合发展,推进德化窑考古遗址公园项目,统筹抓好遗产的保护、展示与利用,努力将德化窑址建成大遗址保护利用典范和文旅融合发展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