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斗宫德化窑遗址,是中国宋至清代的民间瓷窑址。在福建省德化县境内,主要分布于浔中、盖德、三班等地。已发现窑址 200多处。创烧于宋代,北宋以生产白瓷为主,南宋以生产青釉瓷器为主,元代以生产白釉瓷为主,至明代则以生产低铝高硅的"象牙白"、白瓷闻名于世,是中国外销瓷中数量最多、销地最广的瓷窑之一。
德化窑遗址众多,分布于全县多个乡镇,时代从宋元到明清,形成以白瓷为特色的窑址群,屈斗宫德化窑遗址是宋元时期德化窑的代表性窑址。该窑址位于德化县城龙浔镇宝美村破寨山的南坡上,为元代窑炉遗址。窑炉全长57.1米,宽1.4—2.95米,为带有隔墙的分室龙窑,共有17间窑室、14个窑门。...
屈斗宫德化窑遗址包括三班、盖德、龙浔、浔中4个乡镇宋至明代的窑址。其中,屈斗宫古瓷窑位于龙浔镇宝美村的破寨山,是宋元时代的瓷窑遗址,窑基长57米,有17间窑室,出土了7000余件瓷器标本和烧窑的工具。有些盒盖上印有“长寿新船”的文字,证明这些产品计划由海道行销国外。梅岭窑遗址调查发现的10多条古...
「文化拾遗 魅力泉州」海报|屈斗宫德化窑遗址 监制:张宁 策划:李政葳 编辑:孔繁鑫、雷渺鑫、李飞 设计:杜丹 来源:光明网
屈斗宫德化窑遗址,是中国宋至清代的民间瓷窑址。在福建省德化县境内,主要分布于浔中、盖德、三班等地。已发现窑址 200多处。创烧于宋代,北宋以生产白瓷为主,南宋以生产青釉瓷器为主,元代以生产白釉瓷为主,至明代则以生产低铝高硅的“象牙白”、白瓷闻名于世,是中国外销瓷中数量最多、销地最广的瓷窑...
古窑址在德化县浔中乡宝美村破寨山西南坡上,自1954年以来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和德化县以及南京博物院、故宫博物院、厦门大学等单位先后调查了屈斗宫、十排格等处窑址。1976年福建省博物馆和厦门大学联合发掘了屈斗宫和碗坪仑二处窑址。 揭出一条坡长57米,宽1.4至2.95米,共有17间窑室,14个窑门,结构较为完整...
屈斗宫德化窑遗址于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提升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入选国家《大遗址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 屈斗宫德化窑遗址包括三班、盖德、龙浔、浔中4个乡镇宋至明代的窑址。其中,屈斗宫古瓷窑位于龙浔镇宝美村的破寨山,是宋元时代的瓷窑遗址,窑基长57米,有...
古窑址在德化县浔中乡宝美村破寨山西南坡上,自1954年以来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和德化县以及南京博物院...
位于德化县浔中乡宝美村破寨山西南坡的屈斗宫窑址,自1954年起,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以及德化县、南京博物院、故宫博物院、厦门大学等单位对其进行了调查。1976年,福建省博物馆与厦门大学共同对屈斗宫及碗坪仑两处窑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此次发掘揭露了一条约57米长、1.4至2.95米宽的窑炉,包含17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