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勒兹的后结构主义色彩直接来自尼采,而不是来自于索绪尔,他似乎是少见的未受索绪尔影响的后结构主义思想家,这使得德勒兹的身影显得孤立而突兀。即便是福柯,也曾在当时的结构主义阵营中徘徊。 未受结构语言学洗礼的德勒兹,确确实实,从一开始就有政治和历史抱负,从一开始就充满着尼采式的激进的责任意识和革命意识,在六...
吉尔·路易·勒内·德勒兹(Gilles Louis Rene Deleuze,公元1925年1月18日—公元1995年11月4日),法国作家、哲学家,后现代主义的主要代表人之一。出生和逝世于法国法兰西岛大区巴黎市,享年70岁。德勒兹是法国影响巨大的后现代哲学家 ,是六十年代以来法国复兴尼采运动中的关键人物,德勒兹正是通过激活尼采而引发了...
以德勒兹对培根(Francis Bacon) 的分析为例,作为差异者,培根的绘画创造了一种反惯性的运动,德勒兹认为在他的作品中「意外到处都是,且线条不停地碰到迫使其改变方向的障碍, 且不停地因这些改变而自我强化。」[6]这些线条的强势运动最终并非单纯地表现(或再现)了物理空间(路径空间) 与物理时间(历时时间)的固定特性...
德勒兹:总之,欲望这个问题,在任何情况下,甚至是在当时(五月风暴时)都不是人们所想那样,即使是当时最激进的人也一样。欲望是有歧义(ambiguïté)的,或多或少被人所误解(malentendu)。我和伽塔利,仅仅只是想要讲一件很简单是事情。而事实上,我和他的野心是巨大的,因为在写书的时候,我们觉得我们...
——吉尔·德勒兹《差异与重复》 1考研热点速览1 德勒兹属于“现代西方哲学”科目中后现代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单独考察其某一思想概念的情况较少;从主要出题形式来看,德勒兹一般和精神分析学派、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结合起来,考察论述题...
可是,德勒兹认为,这并不表示我们的心只是一面镜子,忠实地反映外在世界。和休谟不同的是,德勒兹说,所有的印象、外界的刺激,都会通过一道门槛,有如一个转换器,把一切都转换、重新组合。这个机器叫作“人性的原则”。德勒兹真正想要我们看到的,是人心“最开始”的地方,如一个领航员一样,德勒兹带领我们走入“...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审视多斯对德勒兹拒斥童年和家庭性的解释,这种家庭性直接联系着德勒兹的童年和他的家庭经历(也是其哲学的一个方面,我们稍后会于第三章进一步阐释)。对其童年和家庭进行过于直接的私人描述不仅会限制我们了解德勒兹生活的可能,从更广的层面上来说,也限制了我们对其同时代机制的了解。如果我们因为德...
德勒兹:这个需要思考,授课就是一种重复(répétition),就像戏剧和歌唱一样,总是充满了重复,如果我们不反复排练,那就不会有灵感。如果一堂课缺失了灵感,那就表示它什么都不是。克莱尔·帕奈:你不会在镜子面前重复所准备的内容……德勒兹:当然不会,每种活动都有一种庄重的获取灵感的方式,授课是把你要讲述...
《德勒兹》是一部由 [法]阿兰·巴迪欧所著书籍,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内容简介 本书属于南京大学出版社“当代激进思想家译丛”系列。吉尔·德勒兹(1925-1995)是法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家,他被视为左翼尼采主义者,被看作是后马克思思潮的一份子。本书是吉尔·德勒兹的“敌人”——法国哲学家阿兰·巴迪欧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