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家篡位,司马家篡位,人家该称帝称帝,该统一统一,一群腐儒在后世骂人家“得国不正”实在是好笑。五代十国时期,后梁朱温是唐朝的臣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的开国皇帝都是前朝的臣子,那个得国也不正,可那又如何呢?自古以来基本上都是马上得天下,哪有什么正不正的?再说了,正不正的标准是后世的腐儒...
被当众打脸的滋味不好受,但晋武帝却不是心胸狭隘之辈,他并没有因此而贬斥刘毅。刘毅继续做他的司隶校尉,后来还升了官。 武帝其实是看中刘毅直言进谏的正直之气的。当时朝廷承平日久,奢靡之风渐甚,正需要像刘毅这样的清介耿直之士出来纠偏。因此他虽然冲撞了武帝,但武帝却没有因言废人,而是让他继续留任,整肃朝政...
朱重八作为一个农民家庭出来的皇帝,对贪官污吏绝不留情。对低下的百姓却是极好的。像司马家这种篡位的就属于得国不正。清朝的江山来的实在太容易了。就和唐高祖一样打的是顺风仗。当时清朝就三个对手,张献忠乱杀人,连自己手底下的百姓都管不住了。明朝偏安南方,还内斗不停,不但在皇位上斗,在军权上也斗。
曹家篡位,司马家篡位,人家该称帝称帝,该统一统一,一群腐儒在后世骂人家“得国不正”实在是好笑。 五代十国时期,后梁朱温是唐朝的臣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的开国皇帝都是前朝的臣子,那个得国也不正,可那又如何呢? 自古以来基本上都是马上得天下,哪有什么正不正的? 再说了,正不正的标准是后世的腐儒们定...
反观唐朝、宋朝几乎是两个极端,一个是地方将领割据、骄兵悍将专权,另一个是各地过分虚弱、文官大相公彻底控制朝堂。由于得国不正,在王朝建立以后,会出台一系列隐患非常大的政策。正是由于各种隐患的存在,造成了基本盘并不稳定。在我国古代历史上,一系列的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得位正不正要看两个方面,一要有德行,二要有民心。历史耻辱柱上的西晋司马氏 要说得国不正治国无方,第一名当仁不让地落在西晋司马氏身上。我们来看看司马氏的发家史吧。自从刘秀给了朱鲔一个承诺以后,洛水之盟就成了古代中国的盟约最高形式。可是司马懿却凭一己之力拉低了道德底线,使这件庄严的承诺变成了...
由此而来的政策,一切努力都是在得国不正的情况下,巩固皇位高于一切,御外不如安内,建功立业不如守内虚外的路子。这不能说是封建皇权政治的普遍问题,而更多的是一种宋朝皇帝自己极度不自信,没信心驾驭强人,因此大搞养猪政策,把统治集团都尽可能地养废。 要知道宋朝面对的外敌压力和竞争比明清要大的多,可是在集权...
许多网友在讨论历史的时候,喜欢谈论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历朝历代“得国”正不正。 “中国自三代以后,得国最正者,惟汉与明。匹夫起事,无凭借威柄之嫌;为民除暴,无预窥神器之意。”孟森《明史讲义》之第一章“开国”。 孟森(1869年-1938年)中国近代明清史学家。
众所周知,三国最终被西晋统一。但西晋并没有成为强盛的大一统皇朝,其统一仅仅维持了二十多年,随后而来的则是混乱程度超过汉末三国的东晋十六国。后世认为西晋短命而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西晋的皇族司马氏“得国不正”。熟悉三国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西晋是司马家篡夺曹魏江山而建立的政权,灭亡季汉和东吴的国力基础...
如果有人造反,造反者为了防止得国不正,就得按照一种既定的路线采取行动,但这肯定无法战胜既有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