噫……非天道之不公者,乃人心之不正也! 嗟夫!满腹辛酸,匍匐无地;一腔激愤,申诉何门?生不逢时,寸进之心未泯;死临当日,八斗之才何辜?微躯待殁,哀片孝之节未行;薄命临终,叹孤忠之义未尽。有心报国,无力回天。与世长辞,幸已受知于诸公;同君永别,恨未还恩于当日。泪洒青锋三尺,魂断今宵;血溅白墙五步...
祥兴二年二月,崖山破,张弘范谓文天祥曰:“能改心以事宋者事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曰:“国亡不能救,敢逃其死而贰其心乎!”弘范义之。 十月,丞相孛罗召见于枢密院,天祥入长揖,欲使跪,天祥曰:“南之揖,北之跪,予南人行南礼!”孛罗曰:“自古以来有以宗庙土地与人而复...
二大夫再拜谒,司马季主观其状貌,如类有知者,即礼之,使弟子延之坐。坐定,司马季主复理前语,分别天地之终始,日月星辰之纪,差次仁义之际,列吉凶之符,语数千言,莫不顺理。 宋忠、贾谊矍然而悟,猎缨正襟危坐,曰:吾望先生之状,听先生之辞,小子窃观于世,未尝见也。今何居之卑,何...
予前辞宰相不拜,奉使军前,寻被拘执。国亡当死,所以不死者,以度宗二子在浙东故耳。”孛罗曰:“弃德祐而立二王,忠乎?”天祥曰:“吾别立君,为宗庙社稷计也。从怀、愍而北者非忠,从元帝为忠。从徽、钦而北者非忠,从高宗为忠。”孛罗语塞,忽曰:“晋元帝、宋高宗皆有所受命,二王...
D.太宗责备黄门侍郎王珪为了顾及一些人的颜面,避开私人恩怨,明知犯下错误也不加驳正的做法,认为这是万民的灾祸和政治的隐患。(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②吏受赇抵法,与帝王徇奢欲而亡国者,何以异于彼胡之可笑邪! ...
当古人把“丽”引入文艺批评领域时,“丽”实质上正是主体高扬生命精神的艺术显现。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丽”范畴会成为魏晋六朝美学的核心范畴。“丽”正是魏晋士人在自我觉醒后高扬的个体生命力的审美表现,是人的精神的艺术化。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在中国文化中,生命之丽的状态是...
周公乃辞位出……察周公之册,知周公乃有盛德……周公反国,天应之福,五谷皆生,树木皆起,天下皆实”“晋公子重耳……敬贤明法,率诸侯朝天子。于是诸侯皆从,天子乃尊”可知殷汤、文王、武王、周公、重耳等人都正身直行,依靠品德教化统治国家,和孔子认为“帅以正”的观点相同。结合材料...
聂政曰:“韩之与卫,相去中间不甚远,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岂不殆哉!”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聂政...
清代大儒纪晓岚给“素心”的定义是“心如枯井,波澜不生,富贵亦不睹,饥寒亦不知,利害亦不计,此为素心者也”,他这个境界定得太高,一般人很难达到。我倒是赞成《辞海》对“素心”的诠释:“心地纯朴”,而文人做学问,自然更应拥有一份素心。 ②说到文人的素心,我想起了施蛰存先生。施先生...
唐代楷书大家柳公权提出“心正则笔正”的观点。心术不正,字可能写得歪歪扭扭,人格也跟着“扭曲”。 中国文人在书法中不断追求遒劲有力的“骨气”之美。尤其是随着北宋以来儒学的复兴,书法评论家们越来越①___,即对书家人品的仰慕,延伸到对其书品的喜爱。我们不妨透过文墨兼修的那些书法作品揣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