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宠若惊即得到恩宠而充满惊喜,这是普通人常见的心情表达;宠辱不惊表达的是一种名士气概,遇事不悲不喜,闻惊雷而面如平湖,有种超凡脱俗之概;宠辱若惊则是管理者的智慧,知道宠辱相连,荣辱与共,因此对待恩宠与侮辱一样胆战心惊,如履薄冰。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人之所以有...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伟大哲学著作,它的作者被认为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老子。这部著作中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对于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深远的影响。“得之若惊, 失之若惊, 是谓宠辱若惊”是《道德经》中的一句名言,它表达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首先,“得之若惊”意味着当我们获得某...
原文——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直译——受宠并非光彩之事,得宠了,就特别紧张,失宠了,又格外惊慌,这就叫做“宠辱若惊” 看别人脸色过日子,这当然不光彩,依据别人的态度而曲意逢迎,没有自己立场和原则的人,最靠不住。 真正善于管理团队的人,宁可重用那些耿直而不是特别会来事儿的下属...
【参考译文1】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把荣辱这样的大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珍贵。 什么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得宠是卑下的,得到宠爱感到格外惊喜,失去宠爱则令人惊慌不安。 这就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 什么叫做重视大患像重视自身生命一样?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身体;如果我没有身体,...
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指在面对荣誉与耻辱、得与失时,心境均应如醒悟、恍若惊醒的状态。这句话出自《老子》中的《道德经》,反映了古代智慧的思想和哲学观念。而对于现代社会而言,这句话也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一、宠辱若惊 在这句话中,“宠辱若惊”可以理解为在面对...
做人莫要宠辱若惊王财贵老子说“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这是非常有智慧的话。 “宠辱若惊“一一人家对我们好叫“宠” ,人家对我们不好叫“辱“人家对我们尊敬了,对我们...
“宠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出自《道德经》第13章,意思是说:重视宠辱的人都是低俗的,受到宠辱会惊喜,失去宠辱会惊恐;这就称作:宠辱若惊。 宠络是自上而下的溺爱,溺爱出自私心和和偏爱;羞辱是居高临下的怨恨,怨恨出自傲慢和狂妄;都是上级对下属的宠溺和虐待;都是无理和低劣。争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
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③吾有身,及④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老子·第十三章》)注释】①若:本章共九个“若”,前七个“若”同义,就,则的意思;后两个“若”,乃,始的意思。②贵:重视。③...
“是谓宠辱若惊。”所以宠和辱对于人的尊严的伤害并没有区别,都是被别人的好恶所控制。有道之人不以别人的宠辱作为行为的标准,而是以道作为自己行为的标准。 这就是今天分享的一句道德经,“宠辱若惊”。 李书僮:《道德经》逐句解读 第二十一章 道中包含了世界的基本粒子 老子是中国最早的理科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