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信阳说,徐霞客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旅行家,《徐霞客游记》是历史上最有代表性的旅游文化作品,而《游天台山日记》则是其开篇之作,也是其成名作和代表作。“中国旅游日”就以《游天台山日记》记载的第一个日子5月19日而确定的,因此《游天台山日记》进中小学语文教材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黄信阳说:“...
又十里,抵松门岭,山峻路滑,舍骑步行。自奉化来,虽越岭数重,皆循山麓;至此迂回临陟,俱在山脊。 而雨后新霁晴,泉声山色,往复创变,翠丛中山鹃映发,今人攀历忘苦。又十五里,饭于筋竹庵。山顶随处种麦。从筋竹岭南行,则向国清大路。适有国清僧云峰同饭,言此抵石梁,山险路长,行李不便,不若以轻装往,而...
《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日记》原文及翻译 【导语】: 游天台山日记后 壬申(1632年)三月十四日 自宁海发骑骑马出发,四十五里,宿岔路口。其东南十五里为桑洲驿,乃台郡道也;西南十里松门岭,为入天台道。 十五日 渡水母溪,登松门岭,过玉爱 游天台山日记后 壬申(1632年)三月十四日 自宁海发骑骑马出发,四十五里...
游天台山是《徐霞客游记》的第一篇。徐霞客于万历四十一年(癸丑年)春(1613年3月30日),第一次游天台山。游天台山的路线为:1613年3月30日(天晴)——宁海县城西门—(30里路)—梁隍城(住宿)——4月1日(下雨,骑马)—25里路—松门岭(路滑,弃马)—(15里路)—筋竹庵(休息,用饭)—(35...
癸丑之三月晦每月最末一天为晦 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三十里,至梁隍山.闻此於菟即老虎夹道,月伤数十人,遂止宿. 四月初一日,早雨.行十五里,路有岐,马首西向台山,天色渐霁.又十里,抵松门岭,山峻路滑,舍骑步行.自奉化来,虽越岭数重,皆循山麓;至此迂回临陟,俱在山脊.而雨后新霁晴...
《徐霞客游记》中《游天台山日记》的原文欣赏如下:出发与初遇险阻:癸丑年三月末,徐霞客自宁海出西门启程,天气晴朗,心情愉悦。行进三十里后,抵达梁隍山,听闻此地有老虎出没,伤人无数,于是决定在此宿营。雨中行进与松门岭:四月初一,早晨下雨。徐霞客冒雨前行十五里,路遇分岔,选择向西前往天台...
游天台山日记 浙江台州府 【题解】 天台山位于今浙江天台县北部,盛景颇多,以石梁飞瀑最为著名,也被简称为台山。台州府位于今浙江临海市。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徐霞客到浙江游玩,先游览了珞珈山(普陀山),并未写下游记。之后沿海南行,在僧人莲舟的陪同下,一同游览了天台山与雁宕山。本篇日记便是在游览天台...
中国旅游日是5月19日,来源于《徐霞客游记》首篇《游天台山日记》开篇之作的日子。天台(tāi)山自古有桐柏宫、福圣观等仙迹,葛玄、司马承祯等隐修之所。三国时,吴道教丹鼎派开创者葛玄曾在天台山炼丹。初唐时,道教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师司马承祯遍游名山寻找修真之所,最后选中天台山玉霄峰修真。司马承祯的天台...
因该处岩穴多位僧舍所占,天趣尽掩,无处着墨。至此天台山之游结束,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心向往之。字里行间美景跃然纸上,然游历之苦也可见一斑。山间路多不可骑马,作者每日步行翻山越岭几十里,更有攀草木而上、沿壁上凿孔而行、涉水而过等险象。故吾大爱徐先生之文,更敬徐先生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