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蔡锷而言,徐锡麟杀恩铭确实显得有点忘恩负义,这也是徐锡麟在当时受到时人的争议之处。当然,徐锡麟杀恩铭也是为了革命的成功,他最后慨然赴死也是为了回馈恩铭对他的知遇之恩。
徐锡麟能力超群,不久便受到安徽巡抚恩铭的赏识,被其收为学生,引为亲信,从而为徐锡麟实现“藉权倾虏廷”的目标,更前进了一步。作为上司的恩铭应该说是徐锡麟的“贵人”,他不但对其关爱有加,还让徐锡麟在筹办安庆陆军小学的同时,兼任巡警学堂会办,这可都是培养武装力量的大好机遇,只是恩铭不知道的是,他...
徐回到礼堂,命令学生到军械所开库取枪支子弹,均不适用。从警校逃走之藩司冯煦、臬司毓朗等清廷官员立即组织清军进攻军械所,并悬赏缉拿徐锡麟等。经过近四小时的激烈战斗,陈伯平战死,徐锡麟、马宗汉不幸被俘。 接着,冯煦、毓朗等组织审讯,要徐锡麟写口供,他挥笔直书说:“...
五月二十七日(7月7日)晨,清廷已废除凌迟,于是满清官员决定对徐锡麟以剖腹剜心的残忍手段处死,徐锡麟被提至抚署东辕门侧,先剖腹取心,祭恩铭;再斩首。而徐锡麟在临刑时,神色不变,毫无惧容,“大呼排满不止”。徐锡麟被处决前所拍摄 意在向世界证明自己是含笑离开的 徐锡麟牺牲后,遗体安葬在安庆城北马山。
因此,徐锡麟将大通学堂的事务全权交给了秋瑾,自己则通过捐官得到了爱新觉罗•奕劻女婿、安徽巡抚恩铭的重用。恩铭十分欣赏徐锡麟的才华,对其非常照拂,这样算来,恩铭算是徐锡麟的恩师。但徐锡麟有着明确的目的,在暗中,他与光复会成员们策划着一场惊天大计。他们准备在不久后的巡警巡堂举行毕业典礼时,里应外...
徐锡麟(1873年12月17日—1907年7月7日),字伯荪,号光汉子,浙江绍兴府山阴东浦镇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1901年任绍兴府学堂教师,后升副监督。1903年应乡试,名列副榜。同年以参观大阪博览会名义赴日本,于东京结识陶成章、龚宝铨,积极参加营救因反清入狱的章炳麟的活动。回国后先在绍兴创设书局,传播新译书报,宣传...
快门声响起,摄影师吞咽着口水,递给徐锡麟那张刚冲洗出的照片。徐锡麟接过照片,他的眼睛紧紧地盯着那张纸张。片刻之后,他轻声说出了令人意外的话语:“这不行,我要再拍一张。”1.起义前夕的决心 在1907年春夜的这个昏暗房间内,徐锡麟与他的同志们围坐着。他们的脸上映着蜡烛的微弱光芒,显得格外严肃。房间里...
发生在1907年7月6日的徐锡麟起义是一场震惊朝野的起义,以时人章太炎的说法,那是“震动全局”,“立懦夫之志,而启义军之心”。孙中山在辛亥革命胜利后,曾亲自到杭州拜祭徐锡麟,说他发起的起义“功表见于天下”。可以说,徐锡麟起义震烁史册,在辛亥革命史上留下了极其光辉的一页。但是,不知何故,尽管这一...
可以看出,除了徐锡麟、陈伯平、马宗汉之外,只有这十三人遭到关押,其他人获得了自由。对于起义参与者的安全脱险,我们可以从张仲忻的信札中得到详细的解释。信中详细记录了张仲忻在镇压起义过程中的情况,指出只有徐锡麟、马宗汉、陈伯平三人持枪与清兵对射,学生和夫役只是受胁迫跟随而去。这封信札也揭示了徐锡麟幻想...
然而,相较于其他一些英烈,徐锡麟的名字或许并不为大众所熟知。当时,徐锡麟与秋瑾相约共同发动起义,他们心怀壮志,渴望为国家和人民带来改变。可命运却给他们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由于叛徒的告密,他们的计划被打乱。徐锡麟不得不仓促举事,然而,这场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徐锡麟也因此惨遭杀害。面对这样的变故,秋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