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宝才,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肉品加工与质量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肉品科学、肉品加工及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研究,先后承担了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基金、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十余项。发表科技论文90余...
在肉类加工过程中,高温技术往往导致多环芳烃的生成。因此,控制多环芳烃的策略主要集中在预处理和处理阶段,旨在减少这些阶段多环芳烃的形成和积累。这些策略包括降低脂肪含量和加热温度,以及减少烟雾排放和肉制品的暴露。此外,控制自由基的产生也是关键措施之一。鉴于肉制品的多样性和广泛消费,未来的研究应重点关注以下...
近日,我院徐宝才研究员团队在肉品加工方向取得新成果,相关研究成果“Mechanism of low-voltage electrostatic fields on the water-holding capacity in frozen beef steak: Insights from myofilament lattice arrays”在食品科技类期刊《Food...
2003.07-2007.07 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 2007.06-2018.08 雨润食品产业集团国家技术中心主任; 2008.10-2011.11 南京农业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 2010.07-2018.07 肉品加工与质量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18.07-至今 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
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的张莉、王颖*、徐宝才*等人选取烧鸡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MAP烧鸡在贮藏过程中的理化特性变化,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烧鸡在低温贮藏过程中微生物菌群的多样性和动态变化;在此基础上通过传统微生物培养对腐败菌分离鉴定,从而明确MAP烧鸡的腐败菌。旨在为烧鸡腐败变质的控制提供技术参考,也为进...
《食品科学》:合肥工业大学徐宝才教授等:发酵肉制品中微生物替代亚硝酸盐发色作用机理及应用研究进展 传统发酵肉制品使用亚硝酸盐作为腌制剂,亚硝酸盐可以促进肉类形成粉红色的明亮色泽,同时抑制许多腐败菌、病原菌的生长。然而,硝酸盐/亚硝酸盐通常被认定为是致癌物N-亚硝胺的前体物,因此其添加量受到严格管控。微...
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的孔令杰、邓洁莹、徐宝才*等详细介绍了发酵肉制品颜色转换机理,综述了近年来微生物发色作用相关研究进展,列举了微生物发色中5种关键酶的重要作用以及两大类用于制作发酵肉制品的优势菌株。 1 亚硝酸盐应用及...
合肥工业大学徐宝才研究员团队在食品领域国际知名学术期刊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 IF 11.208)发表了题为“Bacter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 colorizing meat products: Current development and future directions”的论文,徐宝才研究员和李沛军教授共同为通讯作者。
在团队负责人徐宝才看来,团队的成长得益于学校深入实施的人才强校战略。引育并重,服务为先,凭借高水平的人才工作,合肥工业大学广聚天下英才,培育成长沃土,让青年人才不断脱颖而出。引领军人才 发挥头雁作用 这支团队所在的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是该校最年轻的学院之一,2018年由相关学科院系重组而成。就在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