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19日消息(记者李佳 罗潇 金华台记者李静)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徐利民曾担任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2022年9月20日,因积劳成疾,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52岁。在三十三年的基层工作中,徐利民一心只为群众,尽显为民尽责的公仆本色。2006年11月,以上...
为了此次展览的圆满成功,徐利民倾注了大量心血。他亲自带领团队,从近200件上山文化早、中、晚期文物中精心挑选参展作品,并逐一核对布展位置和字号大小。最终,展览名称“稻·源·启明”经过他与专家们的反复推敲后确定。此次上山文化考古特展在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成为首个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的中国作品。展...
而徐利民,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因其在上山文化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荣获了“时代楷模”的殊荣。虽然徐利民因工作原因错过了央视6月19日晚的发布仪式,但他对上山文化的执着与热爱却深深打动了每一位了解他的人。王巍,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负责人,对浦江上山遗址的熟知与关注更是让人感受到他对考古事业的深厚情...
“缺钱,更缺人!”博物馆负责人把压力和盘托出:县里缺少用于研究和宣传的专项经费,也没有懂业务、会协调的工作主持人……没想到,徐利民不仅立刻协调了编制,着手商讨落实经费,还四处托人,辗转找到了袁隆平院士,为上山遗址博物馆题词,“...
不为留名,但求利民。在张晓锋看来,徐利民生前在工作上是一位出了名的拼命三郎。2019年接手上山文化的研究和宣传工作后,大事小事他事事关心。 “他对上山文化每次作的部署、规划都是他自己构思,亲力亲为。我们每一个材料起草,徐部长对每个句子,甚至...
上山文化作为万年文化的璀璨瑰宝,其深厚的内涵与独特的魅力令人叹为观止。徐利民对上山文化的执着追求与不懈努力,更是成为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典范。王巍,这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中国考古学会原理事长,不仅在业界声名显赫,更在央视《考古公开课》《开学第一课》等各大节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20...
【#徐利民请袁隆平为上山文化来宣传#】2020年,上山遗址发现20周年学术研讨会召开之际,徐利民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请袁隆平先生来宣传上山文化。正当同事们感到意外时,他一语道破古今情怀共鸣——上山人一万年前追求的,不也是吃饱饭吗?他用独特的视角,连接古今,让文化传承焕发新生。两者即使相隔万年,也有着千丝万缕...
最近收到了一条特别的短信,徐利民同志被追授了“时代楷模”的称号。他扎根在泥土中,心系着群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优秀事迹,积累人物素材和面试热点。🌱 上山文化的“摆渡人” 徐利民守护着上山的一粒万年稻米,致力于让上山文化发扬光大。他踏踏实实做事,一心一意为民谋利,人如其名,是一位真正的“摆渡人”。
【初心不改 公仆本色——追忆上山文化“摆渡人”徐利民】6月18日下午,金华和浦江的新媒体平台都在推送一部新编广播剧《浙里有颗启明星》。整部广播剧剧情跌宕起伏,人物形象生动感人,全景再现了上山遗址从发现、保护、命名、再到申遗的20余年的历程。被誉为上山文化“摆渡人”的徐利民正是剧中主人公之一徐为民的...
徐利民同志在基层工作已有30余载,始终坚守初心,致力于党的伟大事业。他为人民谋福祉,彰显了人民至上的崇高理念。徐利民不断探索创新,专注于上山文化的研究与宣传,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宣传干部的文化使命。他深知延续文化根脉的重要性,常说:“我们要为国家、为民族弘扬上山文化。”在52岁的人生中,徐利民用无悔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