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神论名词解释 形神论是中国古代关于心身关系的理论学说。形神论最早由荀子提出,他认为人的躯体是自然界的产物,而人的心理又是由躯体所派生的,人的身形成了,也就有了心理。这一观点一直影响了中国2000余年形神观的发展。 在形神论中,“形”指身体,“神”指精神或心理。形神论认为身体和心理之间存在密切的...
顾恺之的“形神论”受到佛学与玄学的双重影响,同时也得益于当时人物品藻的风尚。📚 “形神论”的三个层次 1️⃣ 以形写神:这是“形神论”的基石,强调通过外在形象来表现内在神韵。 2️⃣ 传神写照:这是“形神论”的精华,追求通过艺术手法传达出人物的精气神。 3️⃣ 迁想妙得:这是“形神论...
一、形、神的概念 形:《说文解字》云:“形,象形也。”《易·系辞上》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内经》之形,指形体。主要有两方面内涵:一是指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有形实体。《素问·天元纪大论》云:“在天为气,在地成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阳化气,阴成形。”二指人的形体。《素问...
所谓“神”,则可以从两个方面认识:一方面是指客观事物自身的精神。 另一方面,直面对客观事物人们所生发的某种内在的精神思维活动,即感 知、意志、想象、情感等。 形神关系的讨论是由品评人物引起的。抓住事物的特征、借助事物独 有的形态或合理地改变这些形态,以为抒发情感所用,这个过程,就是形 神关系不断发展、...
摘要:在中国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形神论”在传统绘画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时代文艺思潮的变迁,形神论也得到了推崇和发展。本文主要探究形神的内涵、“形”与“神”的关系、对“形神论”的理解及在我工笔人物创作中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形神论;传神;工笔人物;创作 ...
相比于形似,它追求的是更高层次的神妙之处,在追求神的过程中寻求自身内心真实感受的表达。总的来说,顾恺之的“形神论”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涵盖了形与神的多个层次。他的理论不仅对当时的中国绘画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后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启示。0 0...
指无生命的山石流水等物它们的神往往是指季节变化所带来的特征和令人神往的境界古代理论家称为势指的是山水统乎气而形状变化各异各有特点呈现出活动之趣 中国绘画之形神论 第一章形神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形神之辩与绘画理论 一.时期:先秦——魏晋南北朝 二.庄子: 1.“自然之道”,与人的主观精神有关 2....
汉晋时期,有关形神问题的大辩论使形神论的思想发展达到了一个历史的高峰。先后有西汉《淮南子》的“神与形化”说、董仲舒的“人副天数”说,东汉桓谭的“形朽神亡”说、王充的“形朽神亡”的观点,且王充的观点最具科学价值。他认为,天下没有独燃的火,也没有离开躯体而存在的精神。王充还具体探讨了五脏对人...
与道教金丹派不同的是,佛教则是持形神二元论,认为形为心累,需要在适当的时候舍弃皮囊,从而寻求心灵的解脱,这一点到是与佛教教义“往生”的说法有极大的相似性。而强化这一观点的则是晋代佛教净土宗高僧慧远,他巧妙地运用了古代二元论精气说的弱点,并且用“薪火”来进行比喻,认为只要精神不灭,载体则可以进行...
顾恺之的形神论不仅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更追求审美性的人物情感表达。这种对人物情感的重视,促进了他的绘画理论的发展。🎨 形神论的三个层次 🎨 以形写神:这是形神论的基石,强调通过外在的形态来表现内在的神韵。 传神写照:这是形神论的精华,注重通过细节的描绘来传达人物的神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