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脾汤的加减】归脾汤以滋养气血为主,补气补血的功效比较突出,而如果兼有阳虚的,可加入桂枝、附子等药物以加强温阳的作用;如果兼有心阴不足的,可加入麦冬、五味子;如果是治疗脾不统血导致的出血病症,可适当地加入阿胶、仙鹤草等药物;归脾汤相对滋腻,如果兼有脾胃不和运化不良,可加入陈皮、麦芽等药物,以促进脾胃...
拟为营卫不和,脾虚气弱,痰阻气滞,治宜调和营卫,健脾补气而化痰,乃予归脾汤加法夏3钱、没药1钱,连服五剂,溃则渐敛,肿则渐散,服至十剂;已愈八九,精神胃口均好,服十五剂后,嘱续服归脾丸以调摄之。
按 本例为心脾两虚之不寐,心主血,脾为生之源,心脾亏虚,血不养心,神不守舍,故多寐易醒,正如《景岳全书》所谓:“劳倦思虑太过者,以致液耗亡,神魂无主,所以不眠。”治以归脾汤补气健脾、养血安神,再加石菖蒲、夜交藤、合欢米、煅龙齿...
归脾参芪术草姜,当归龙眼枣木香; 茯神远志酸枣仁,益气补血心脾强。 【组成】党参20g,炒黄芪,白术10g,当归10g,茯神10g,,远志10g,龙眼肉10g,炒酸枣仁10g,木香3g,灸甘草3g,生姜3片,大枣3枚。 【功用】…
归脾汤的组成如下: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芪、远志、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炙甘草、生姜、大枣 我们知道,血虚主要是由于血液不足或血的濡养功能减退所致。而心主血,脾生血,肝藏血,所以血虚往往与心、脾、肝三脏关系密切。方中人参味甘微苦,大补元气,能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为补气之要药...
【别名】加味归脾汤(《古今医鉴》卷十一)、归脾养营汤(《疡科心得集》)、归脾丸(<<中国医学大辞典》)。 【处方】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耆(炙)龙眼肉远志酸枣仁(炒)各3克 木香1.5克 甘草(炙)0.9克 人参3克 【功能主治】健脾养心,益气补血。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发热,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
1归脾汤标准配方是什么归脾汤,中医方剂名。为补益剂,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效。主治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脾不统血证。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弱。 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
而归脾汤是调理心脾两虚型的经典用方。两方合用,以疏肝解郁为主,健脾养心为辅。那刘女士经过调理后,怎么样了呢?刘女士用药一个月后,情绪明显好转,比以前开朗了很多,胃脘部胀满明显缓解,饮食增加,睡眠质量有提升。这时候我又看了她的舌头,舌苔偏腻,于是我在原方的基础上,去掉枳壳、苍术,加远志继续...
归脾汤出自宋代严用和《济生方》,由人参、白术,黄芪、当归、茯神、远志、龙眼肉、酸枣仁炒、木香、炙甘草,生姜、大枣等组成。具有益气养心、健脾统血之功,主治脾不统血之妇女崩漏,月经提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舌淡,脉细弱者。